母爱情深:离婚母亲日打三份工救女

母爱情深,为救尿毒症女儿,离婚母亲一天打3份工:早晨,帮一家企业员工买菜、做饭;中午,当交通协管员;晚上,料理完女儿又出门开“麻木”至深夜。打三份工的钱,仍不够给孩子治病。

女儿无法自主排尿

手术失败丈夫离婚

1996年夏天,张燕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宝宝郭斯淇,一家人欢天喜地。然而,孩子不满半岁时患上了脊髓膨出,这种病导致膀胱神经受压迫,无法自主排尿。之后,连续两次手术都失败了!

这时, 张燕下岗多年。为了孩子手术,这个贫穷的家已家徒四壁。女儿10岁时,承受不了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孩子的父亲提出离婚。

张燕带着女儿寄居到年迈的父母家里。昨日,张燕流着泪说:“父母和哥嫂收留了我。现在这个家里,除了女儿是我的,没有一件物品是我的!”

女儿双肾萎缩成“枣子”

张燕是硚口牛奶厂挤奶女工,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1996年7月,女儿小斯淇降生,更是她和丈夫的希望。没想到,半年后,命运就在这幸福上划了一个休止符。突然有一天,张燕发现女儿不排尿了。她连忙抱着憋得哇哇直哭的斯淇赶到医院。诊断结果让她浑身发冷:“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影响了膀胱上的神经,孩子以后必须终身带尿管。”

“这孩子就算养大,也是痛苦,”很多人劝她放弃。丈夫放弃了,很少再过问女儿治疗的事。可张燕从不放弃,她相信“只要坚持治疗,孩子一定会好起来”。她带着女儿跑遍武汉各大医院,还曾到北京等地寻访名医。

14年来,小斯淇先后接受过9次手术,全身刀痕累累。可幸运女神却偏偏遗忘了这个可怜的女孩儿,六岁时,斯淇两次神经移植手术失败;多年来造瘘口反复感染;由于长期病痛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双肾萎缩到只有枣子大小,最终被确诊为尿毒症。

丈夫离开苦命母女

1998年,牛奶厂破产。为给女儿看病,她卖过鱼,做过早点,在超市站柜台,去商场当售货员。2006年,张燕和早已恩断义绝的丈夫离了婚。婆家再也指望不上了,她只有更辛苦地工作。这些年来,在亲戚朋友和好心人帮助下,她为女儿赚出了10多万元的治疗费。小斯淇一边治疗,一边上学,勉强读完初一。

今年1月份,斯淇食欲急剧下降,手脚无力。张燕带着孩子住院。可斯淇状态越来越差,肺部感染,喘不上气,血压很高。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张燕苦苦哀求医生“一定要救孩子”。母亲流着泪劝她:“你难道要赔进去一辈子吗?”张燕很肯定:“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要让她活下去。”

张燕的坚持感动了医生,妈妈的希望仿佛也传到了小斯淇的心里。一针强心剂下去,原本已奄奄一息的斯淇又挺了过来。

女儿告诉妈妈:我想活!

长年患病,身体的缺陷,让小斯淇变得内向、怕生。只有跟妈妈在一起时,她最开朗。看着女儿,张燕心疼,也辛酸:“伢说话少,但心里比谁都清楚。她特别怕我不管她”。

曾经有一次,医生当面劝张燕:“孩子的病难得治,你干脆放弃,免得受拖累”。斯淇听了,不哭也不闹,只是直勾勾地盯着母亲。张燕明白:“她是告诉我她想活”。

一天晚上,斯淇突然对张燕说:“妈妈,医生说我活不过18岁了,可我不想死。”张燕抱着女儿:“原来医生说你活不过14岁,可你不是好好地过了14岁生日嘛。妈妈让你活过了14岁,就一定让你能活过18岁!”母女俩抱头痛哭。

再苦,再累,张燕没有想过放弃。亲戚朋友心疼她,总让她“为以后想想”。她说,我没有以后,只有现在,“女儿就是我的现在,我的一切”。

日打三份工

妈妈当上“打工狂”

透析、吃药。郭斯淇每月的治疗费需要三四千元。为了救女儿,张燕下决心当“打工狂”。

每天早晨6时,张燕起床,出门为一家单位食堂买菜、准备午饭;中午回家休整一下,再出门打工。这份工很机动,以前是超市的理货员,这些天是交通协管员。每天站几个小时马路,“社区说会有补助”。

晚上照料好女儿后,张燕出门开“麻木”。张燕说,知道开“麻木”违法,但实在是没办法,“运气好,一晚上可以赚四五十元”。

借债为女儿治病

等孩子长大了以后还

长期病痛折磨,14岁的郭斯淇体重只有20公斤,脸色苍白,手脚又小又细,看上去瘦小得像个六七岁的小孩; 39岁的张燕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很多。她说,走在路上,已有小朋友叫她“奶奶”。

打三份工的钱,仍不够给孩子治病,张燕至今已借债3万多元。她说,等把孩子熬到18岁,办了重症医保,再来还这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