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王尔德说:“量入为出的人是最缺乏想象力的。”这话放在朱迪思莱文身上可不太公平。
一个女人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钱?
最近,美国作家朱迪思莱文的新著《不买东西》(NotBuyingIt)在英国出版,有趣的是,这本书受到职业女性的强烈关注。今年50岁的莱文还是位社会观察家,她在2004年的整整一年中除了必需的支出,如贷款、水电气、食品、网络、洗涤用品、卫生纸等等,几乎没有别的消费。
《不买东西》记录了她的这段体验
起因是这样的:2003年圣诞节,莱文购物刷Visa卡到了最高透支额度,于是转而用另一张卡,疯狂购物。那时的纽约人,被市长朱利安尼鼓舞着。“911”后,朱利安尼号召大家消费,“要表现出无畏精神,那么就上餐馆去吧,到商店去吧”,把消费和爱国行为画上了等号。
一天晚上,莱文购物回家,东西掉进了街角一个泥水坑,她在冰冷的水中摸索的时候想,这就是自由?这就是民主政治?回到家,她继续思考消费之于经济、环境、社会、个人的真正意义,决定2004年全年不买东西,看看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一年不购物,并不是莱文故作清高、超越了消费至上主义,或者认为消费是七宗罪之一。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美国人,只会提着巨大购物袋往嘴里塞甜甜圈。她不吃垃圾食品,没有大号的体型,冰箱里的食物不多,不开霸道耗油的SUV汽车,但也不是《超大号的我》的导演迈克尔摩尔那种愤青。
她说自己不是个物质欲望强烈的人,比如她并不会买很多衣服,但会买很贵的衣服。停止买东西后,她想,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出于情感、精神、审美等需求,把手伸向了钱包。“现代社会的沟通方式,除消费之外别无其他。世上没有哪一种文明不和商品交换、商业粘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