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之前,你言“那时年轻,不知道把握,就错过了”,但是,这种年轻所带来的过错也好错过也罢,你想过到底是什么吗?哪怕只有一次?是对他人的性情有洁癖?是自我中心?是不够包容?是过剩的虚荣心?
此为此封回信的第一个层面,即:你的问题。
我想请你总结性反思一下,这是觉醒的起源,有觉醒才有质变。
之后我们进入第二个层面:为什么越到后来越难嫁?(正常的逻辑该是,好女人该如珠宝,越放越值钱才对)为什么越走越辛苦?除了把未经醒悟与悔改的固有问题同时带入第二阶段,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吗?
你说“起码不能比我差吧?也不能比我身边那些女友的老公差吧?更不能比我甩过的还差吧。”这三句话直指你心底的秘密:不甘心!对!你的深层原因就是:你不甘心!
不甘心,正是来自比较。第一种比较是和自己比,我称之为“内比”: “起码不能比我差吧?”“更不能比我甩过的还差吧?”前者是和自己的条件比,后者是和自己的经历比。
第二种是和他人比,我称之为“外比”:“也不能比我身边那些女友的老公差吧?”而“外比”后面还藏着一个更幽深的比较,可称之为“暗比”,那就是:你自认为那些已然嫁出去的女友,并不如你,所以才牵引出你“不能比女友老公差”的较量。
“比比”皆是啊,教人如何甘心?
要知道,管它“内比外比明比暗比”,总归是人之常情,因为人心一种相对低级的满足基本取决于“强过他人”(高级满足来自超越自己),既是人之常情,总可以理解,但同时也就因为是人之常情,为此而错过了好姻缘,就不值得了。比如,夫妻矛盾也是常情,可以理解,但若是仅仅因为有矛盾就草率离婚,就不值得同情了。
然而,另有一雪上加霜的事实是:随着岁月的蹉跎,不甘心总归导致“越发不甘心”,因为人之普遍心理为“这么多年都等了忍了,不差再等等!”
对此,我称之为“等公车心理”。即:单纯的“不甘心”,由于额外增加了时间成本(对女人来说时间成本就是青春成本),变本加厉地使得“不甘心”变得疑似更昂贵,整个人根本就好比资深古董,越发非高价而不得沽。
事实上,好女人越是在岁月中磨砺就越像古董,应该是越老越值钱的,如前文所言这是正常的逻辑,可是,为什么事实恰好与之相反?我想,其真实含义应为:是社会自身的问题带来了深度的大龄疾患。
对于一个大龄女性的价值,这世界自有它的认定,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什么比一个大龄女青年的婚姻更能体现时代的市侩与现实,更能展示整个时代由男权社会继承下来的那点残喘与遗传病史。所以,卿本佳人,然而妙龄不再,那些可与之匹配的年长男性,却心系那更“年轻的”;所以若是想找年龄相当的,就要降低自我标准。不,其实降低自我标准的背后,恰恰隐藏着对某种社会标准的被动与无奈的迎合。
明白了原因种种,我们怎么办?如何甘心?甘被社会的畸形标准所评估?好,现在进入我们的最后一个层面,亦即最核心的根本:以你大龄之身,找一个什么样的伴侣?是否还继续“固守感觉”?
记住,越大龄感觉越迟钝,所以,表面看上去,你疑似没有碰到几个令你真正动心的,实际真相是你基本已丧失或者逐渐在丧失“动心的能力”,不信吗?不信就回忆一下年轻的时候,谁不是轻易地就被各色异性吸引?谁不是越年轻越容易邂逅爱情?而年长之后呢?为什么?因为感觉,也就是你所谓的爱情,其物质本源不过是一种年龄越大分泌越少的激素!
所以,认清了这个真相或者说科学知识,如果你真想步入婚姻,就不要执著于所谓“感觉”,请回到婚姻与生活本身——什么是婚姻与生活本身?就是在婚姻与生活的吊诡沙场中,总是那些心性有趣味(通常来自先天的秉赋)、人格无缺陷(通常来自于后天自身的完善意愿)之人(而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才是真正的强者,他们会更懂得爱,更善于沟通,更适合于从事亦如婚姻这样非建设性而不能为之的心灵及两性工程。倘若你真的找到了,你会发现,其实你和那些结婚早而白头偕老之人,走的不过是殊途同归之路。而这要的是慧眼、自明,而不是感觉。
你还会发现,当你真正回到了这个原点,那些衡量来衡量去的所谓世俗标准,自会不功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