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作《无爱纪》南京首发式上,南京女作家小意把“征婚启示”大胆地写上了图书扉页,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最近的一份社会调查显示,全国仅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就有50万白领女性找不到对象。应该说,包括小意在内的许多白领女性都是矛盾地“单身”着,但为什么她们难以步入婚姻的殿堂,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这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社会心理学专家。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婚姻市场上有两个明显现象:达到结婚年龄段的人群存在两个未婚群体。“一个是年龄界于28至45岁的农村男性,他们未婚的特点是属于被迫型的,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许多条件的限制,比如说经济条件的压力,家庭状况不是太好,自身的自然条件不理想。相对来说,另一个未婚群体(城市女性群体),则和被迫型群体相反。”朱教授称,城市女性群体找不到对象属于主观选择型的未婚,“她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好,自然条件虽然因人而异,但总体上来说,她们的条件不错。她们未婚,这主要和其择偶标准比较高有关系。”
不为婚姻而婚姻、要求婚姻生活的质量、对爱情要求的苛刻等原因,构成了现代白领丽人拒绝婚姻的理由,而这些女性的挑剔行为,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吴亦明眼中,恰恰是女性地位提高、社会进步的体现。吴主任表示,一直以来,在男性择偶观念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贤内的角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女性却并不甘心担当贤内,她们要求社会地位、有自己的事业。同时,在她们的眼中,男友又一定要比她们更优秀,客观上,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为她们设置了更高的婚姻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