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性天地 > 女性情感

80后的婚姻 皇帝的新衣

    当80后的婚姻生活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在大众面前展露,并被无数次分析与讨论之后,那些与之相关的研究学者们开始发出结论性的通告,将这一代人的婚姻像反面教材一样,挂在网上、书上任人浏览与评价,以警示后人,并向社会宣战,企图改造这一代。
    围墙的外面是爱情的堡垒,相互依靠的温暖永远清晰得像宝物一样珍藏在记忆的画廊,顺着这条浪漫的林荫路,匆匆走进围墙的里边。如婴孩般在婚姻里学步,一点点跌倒一点点爬起,一点点剖析一点点改进;一边在努力寻找灵魂深处的那份婚姻的想像,一边挣扎着想要在围城凿开一个洞,越挫越勇地努力、放弃、再努力,跌跌撞撞地想在婚姻里站稳就怕一败涂地。

    当80后的婚姻生活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在大众面前展露,并被无数次分析与讨论之后,那些与之相关的研究学者们开始发出结论性的通告,将这一代人的婚姻像反面教材一样,挂在网上、书上任人浏览与评价,以警示后人,并向社会宣战,企图改造这一代。而事实上,这样的言论相对片面与概括。与他们相比,情感心理专家对于80后这一代人的婚姻状况与心态,更为了解与客观,因为他们是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

[nextpage]
    五一假期结束前的那个夜晚,我们电话连线到了华夏心理咨询中心的情感咨询专家杨枚,听她剖析80后婚姻状况。

    (Z=记者Y=杨枚)

    Z:您怎么看待80后这一代?

    Y:80后中有这样几种人:一种是早已离开了校园,学历水平一般,在社会上有一定的阅历,基本栖身于社会中层之列。在这部分人身上,80后的特点不是特别明显,他们多半比较倾向于享受,对物质生活要求较高,也希望自己的发展可以平稳。另外一种就是处于校园与社会过渡阶段的80后。这部分人其实是80后的主力军。他们多数本科毕业,或工作、或读研。这一部分人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条件比较好,思维灵活,充满创新精神和行动能力,心地善良且乐于与人交往,对新事物和信息非常敏感。但是,他们也往往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阅历,缺少耐心和责任意识。这些也会让80后付出一些相应的代价。

    Z:您是否听到80后离婚率直线上升的消息?

    Y:知道。这和80后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四二一”(四个祖辈,两个父辈,一个孩子)家庭结构使得80后从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核心,这是他们形成自我中心人格的关键因素。过分地追求自我,往往使他们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的一些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全国妇联婚姻指导师项目督导员胡慎之教授去年承接了2例,今年以来,已经接待了20多名80后夫妻因濒临离婚而求助的婚姻咨询。我们接受的来访者当中,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她)不理解我。”让两个互相不理解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80后的一代更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80后离婚率直线上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Z:请您剖析80后婚姻失败的原因。

    Y:80后婚姻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三种。其一,“代内冲突”,表现形式为性格不和。“四二一”的独特家庭结构,造就了生活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分别是家庭的一个核心,恋爱时甜甜蜜蜜,而一旦他们步入婚姻,那么一个家庭就同时拥有了两个核心。他和她彼此更多的是索求,双方都不愿意付出,或者说娇生惯养使他们没有能力付出。由于彼此不能宽容,久而久之,便失去耐心,归结为性格不和,分道扬镳。其二,“代际冲突”,表现为婆媳难处。80后的婆婆多为五六十年代人,她们中的大多数还秉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她们希望家庭生活中的儿媳妇温柔贤惠,做贤妻良母,却舍不得儿子的一点点付出。事实上,儿媳妇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并不擅长打理家务,更听不得婆婆对儿子的偏袒和对媳妇的指责。其三,追求完美,表现为经济因素。当婚前花前月下的浪漫被婚后柴米油盐的压力所取代时,他们心中美好的婚姻愿望被打碎,对婚姻高质量的要求,使得他们不愿意凑合,于是重新寻找美好生活的目标也成了他们离婚的理由。

    Z:是否可以将您的意思理解为80后婚姻失败的原因多在于自身?

    Y:自身的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也是主导因素。这一代受西方自由文化的影响,在接受西方教育里独立自主特征的同时,也学会了我行我素,不计后果;80后崇尚持卡消费,他们主张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没有足够的积蓄做后盾,也会降低婚姻的安全系数;家长们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敞开供应,凡事要替他们安排妥当,看起来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使他们拒绝心理上的成长。以前离婚手续很复杂,民政局也会三番五次地调解,实在不行才办理;现在程序简化了,强调以人为本,只要夫妻双方同意,就可以判离。婚前财产公证以及好合好散的理念也提高了80后的离婚率。

    Z:80后在面对婚姻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Y:首先是要慎重对待婚姻。婚姻是一种承诺,是一种托付,既然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就要有一生一世的打算。过于草率,对双方都是一个伤害。其次要承担责任。老辈子的人习惯上把结婚称为“成硕保怯幸欢ǖ览淼摹4由砩纤担丫浅ご蟪扇肆耍淮痈副驳钠谕纤担蔷涂梢缘8浩鸪赡耆说脑鹑瘟耍且怨揖≈遥愿改妇⌒ⅲ孕值芙忝糜寻?0后所处的时代进步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为社会尽职,为父母尽孝,为对方尽责。婚姻是双方的选择,需要双方对家庭的付出。其实,婚姻就是一所学校,聪明的人知道在婚姻中睁一只闭一只眼,不要用放大镜一样的眼光盯着对方,更不要盯着一些缺点紧追不放。要让对方在婚姻中有一种缩放自如的感觉。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句话,婚姻需要包容、退让、理解和付出。巴尔扎克在《两个少妇的回忆录》中写道:婚姻产生人性,爱情只产生快乐。快乐消灭了,婚姻依旧存在;且更诞生了比男女交合更可宝贵的价值。故欲获得美满的婚姻,只需具有那种对于人类的缺点加以宽恕的友谊便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80后离婚人数持续走高。

    有人说80后的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是“独生一代”。他们从出生起,就是受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纠葛影响的矛盾产物。他们性格叛逆、富有朝气但不甘于平庸,享受着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对生活总是“不按常理出牌”,让人“又爱又恨”。在潜意识中,他们否认任何一场恋爱都该指向婚姻,他们大多数以“试婚”、“闪婚”、“网婚”等新结婚主义形式草草地完成人生大事。

    当我把自己准备结婚的喜讯告诉朋友们时,他们吃惊的样子让我觉得好笑,其实我也像做梦一般,没想到自己的另一半会出现得这么突然,没有一丝预兆。两个星期前我和伙计们一起吃饭的时候还是单独的一个人,我还向他们抱怨已迈入晚婚年龄的我为什么还没有合适的另一半,才过没多久就蹦出个“准老婆”,也难怪大家都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

   “准老婆”婷今年23岁,和她的相识也十分有戏剧性。前不久在一场饭局上其中一个朋友叫来了个女孩,我和她也是第一次见面,但那女孩一点也不认生,幽默开朗的性格让我在心中暗暗给她打出了高分。可能因为兴奋过了头,当天晚上大家都喝得不省人事,就这样我和那个女孩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为了负责,我就向婷求婚,而她竟然一口答应下来。我最好的朋友清楚里面的事情,并骂我“瞎仗义”,但我认为彼此年龄也不小了,已过了玩爱情游戏的年龄,我们只不过把恋爱的一条线缩减到两点直接贴合,结婚以后可以慢慢了解。很多事谁也说不准,有爱情不一定就归宿于婚姻,有婚姻的也不一定要靠爱情来支撑。

    在结婚当天,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她整张脸一丝笑容也没有,难道真的是我们做这样的决定太仓促草率?但婷没有提出任何质疑,也是一心想要嫁给我的啊,也许是我太多虑了。婚姻最重要的是双方的信任,既然我选择了婷,那我就放下对她的偏见,也许她对这种速食婚姻同样抱着恐惧的心理呢,作为她的丈夫,我应该给她应有的安全感。

    但是,我错了。朋友们再次见到我,是在两个月后我与婷正式离婚的那个晚上。原来婷在和我认识之前,已经有了深爱的男朋友,但那时候他们因一点矛盾刚刚分手。为了填补寂寞,她便顺着我给的台阶下来了。其实,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并不适应这突然来袭的婚姻生活,婚后,她的表现也一直令我的家人非常不满意,好吃懒做,脾气又大,谁都说不得。报复的快感夹杂在其中,她有些得意忘形,在结婚后不久,她怀孕了。被蒙在鼓里的我很高兴,但婷十分清楚这个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这时,她才发现自己一直放不下对前任男友的牵挂。终于有一天,她沉不住气,哭着向我道出了实情。

    我仿佛看到了世间最大的一场闹剧,也终于明白了世间一切的美好与快乐更像是一种赠予,来自上天的恩赐,是我们本应格外珍惜的东西。我们固然无法把握和未知,却可以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快乐和真挚地对待每一天、每一事,那么即使琴弦会突然中断,乐声会戛然而止,那时的人生也已经获得了一种完整。

[nextpage]

    编者按:

    当一段感情结束时,这些感情里的片片断断就静默地浮出脑海。能够在采访中感受到当事人被揭开伤疤时绵延的伤心。在他心里的那个角落,有一片钢蓝色的浮云,是因为婚姻的伤而紧锁着雨水。我们的父辈在我们到了婚嫁年龄的时候,总是会提醒着:婚姻是神圣的,是一辈子的,要慎重选择,因为这不能撤消、重来。显然,阿伟因为自己的不够慎重付出了代价,这代价就是在家人和自己心里,留下一道抹不去的伤疤。同时他如今的心态也印证了那句话:80后就是经历了离婚才成长与成熟。在80之前的年代,结婚是长大的象征,而80后离婚是长大的代名词,这应该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当人们以争论不休为己任地围绕着“80后”的婚姻失败原因喋喋不休时,是否也以宽容的心态去关注与体会一下他们的立场与需要,以及社会、家庭给他们的婚姻环境带来的影响与缺憾?毕竟,当自己不能拥有深刻持久的感情或是幸福快乐的婚姻的时候,他们也需要为自己异常的举动找个台阶。

    办公室里那个1982年出生的男同事,前些时候得了个儿子,大家在吃满月酒的时候,一边举杯祝愿着一边生出许多的感念。人们还常常拿80后当孩子说事的时候,他们居然已成家生子了;当北京某报公布了80后的婚况调查时,他们又成了离婚的代言。

    80这一代,总是被人们以独生子女为由贴上孤单、自我、物化、责任感淡薄的标签。也是因为他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举动注定了被关注,关注的背后就是过分的想像。一些关于80后离婚的评说是:独立生存能力差、家务能力差、经济力量薄弱、入不敷出、不懂得忍让、性格冲动……尽管各个版本不一,但人们对于这帮大孩子的想像却大相径庭,总之一句话,80后就是不让人省心的一代。

    事实上,作为有独立思考与行为能力、早已是成年人的80一代,对于自己的生活与婚姻,有着属于自己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只是人们过多的猜测与揣摩,让80后的幸福感与理智感越来越模糊。若将“80后”的罩子拿开后,与他们对话,其实,他们的心态、语言、想法,普通到让人怀疑他们根本就是不值得讨论的假命题。所谓另类与特殊,不过是当下还年轻。

    80后的婚姻独白

    闫琳,结婚需要冲动,冲动未必长久

    我今年26岁,2006年10月嫁给了小我两岁的老公。记得我们结婚的时候,好朋友对我说,“你们赶了个闪婚的时髦,但是可别闪结闪离。”我们两个从认识到领证到举办婚礼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觉得结婚是需要冲动的,一是害怕再次失去,再有就是害怕过了这段时期就没有了结婚的想法。可惜,再多的坚持都没能挽回婚姻在半年之后匆匆断裂。4月初,我们离婚了。事实上,他的年龄并没有成为我们之间婚姻的障碍,导致我们无法继续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家庭。经济的不完全独立,以及婆婆对我不能经常回家做饭、做家务,不愿意早点生个孩子等问题的不满意,促使一家人的矛盾越来越深。而他没有立场,不站在我这一边,也不站在他母亲这一边,像个旁观者一样目睹着我与他家人之间的一场又一场暗战。我感觉到无助,最终选择了放弃。我以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可忽略了结婚是两家人的事情,需要应付的人和事远比我想像中的复杂。我想是因为还没有学会如何处理,才最终被婚姻抛弃,这就是冲动的代价。

    丁超,想结婚的别找我我出生在1984年,今年23岁,有一个还不错的女朋友,已经同居了两年。生活在一起之前,我们立了个协议,只谈恋爱,不结婚。否则,各走各的。

    有人说我不负责任,也有人说我玩弄女人,更有人说我注重的只是性生活的满足。首先我否认自己不负责任,因为在一起的时候我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不亚于任何已婚的男人,否则她也不会心甘情愿跟着我;然后我否认玩弄,因为我只有她一个;最后我更不承认只满足于性生活,那样的话我可以上网或去酒吧,找什么样的没有,不必留个人在身边看管自己。之所以不结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怕女人,现在的女人太独立,要强,虽然只是一纸之约,可一旦结婚她们就想统治男人,什么场合都要跟着,什么活动都要回报,失去人身自由很可怕。不结婚还因为害怕承担。结婚之前,我们互相照顾,可结婚之后我们要照顾彼此之外还有四位父母。目前我的收入只是每个月2000多块钱,养自己还很勉强,如果结了婚,逢年过节给父母们孝敬些;年纪大了,经常腰酸腿疼地去医院;还要给孩子攒些奶粉钱;然后再供房供车……怕是一辈子我都要累到直不起腰来。爱情是廉价的,婚姻是昂贵的,一旦婚姻里的物质生活不能达到想像中的水平,任何玫瑰花都会窒息在无氧世界里。

    米亚丽,先成家后立业我今年22岁,马上就要毕业开始找工作了。最近一直在应付朋友们安排的相亲活动。

    我的父母都是在郊区的厂子里工作,家里的生活虽算不上贫困,但一直都不是很好,所以我一直都想自己能够挣很多钱,把他们接出来住,晚年能跟着我享福。过完年,参加了几次人才招聘会,才知道自己以往的自信都是滑稽的,堆积如山的人才,比我优秀很多的还徘徊在职场边缘,寻不到一个好工作,何况我一个才毕业的大学生?没有门路,没有钱跑关系,屡次碰壁之后我的同学给我出了这一招:找个好人家嫁了,先解决生活问题再慢慢找工作或让老公家安排工作。同学中已经有好几个成功的例子。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样的婚姻会不会幸福?但是现实大过爱情,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都分别有这样那样的病痛,最多不过五年我就必须承担两位老人衣食住行的开销,以我自己的能力与现状,养活自己都困难,还谈什么顾家顾爹娘?如果非要有人给我安上物化、虚荣的罪名,那也只能承受,因为我需要生活,需要好的生活给父母。更何况,谁又能肯定,为了生活而结婚就一定是不幸的?感情在朝夕相处里可以培养温度与激情,趁着年轻的资本还可以选择更好的,就赶紧完成婚姻的使命,等到再过几年,资本越来越少,只有被挑选的份了。所以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毕婚”,并不是草率的,也是充满潜力与想像的。

[nextpage]

    编者按:

    以上采访到的几个人,应该是80后婚姻状态里的典型:闪婚、恐婚、毕婚等。在社会学家眼里,这些选择,每一种都是畸形的。“人是一种渴望持久感情与安稳生活的动物”,这句话在80后这一代人婚姻里貌似已经不存在。这一代人挑战了人们对于传统婚姻的追求与想像,他们自由爱、自由婚、自由性,以外在因素的欲求与获得左右婚姻的长度、温度、浓度,但这些应该只是一种表象。当我提出同样的问题:对于离婚,你们怎么看?每个人的回答大意都是:不到无法挽回,绝不离婚。郑州的80后,对于婚姻虽然有些年轻的冲动,但多数还是具备传统的责任感与信心。他们的话语中透露出既然选择就不轻言放弃的婚姻态度。

    张爱玲说,对于30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成熟的人在婚姻里期望的是相依为命的天长地久,而80后在婚姻里看重的是过好当下,每一天都当成末日一样相爱与活着,也像上一代一样努力与认真地对待婚姻的过程,只是方式与目标不同。

 

 

大家都在搜: 80后的婚姻 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