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怀孕后心理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第一次怀孕的女性,担心宝宝营养不够,害怕分娩的疼痛等等,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之中,这样的不良情绪其实对宝宝的发育没有任何好处,那么,怎么才能缓解这些焦虑呢?
1、提前打“预防针”
有心理准备的孕妇比没有心理准备的人更为愉快、顺利、平和,妊娠反应更小,孕期并发症更少。胎儿在优良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助于妈妈顺利分娩。因此在孕前和孕早期,从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各种准备,还要多与母亲和婆婆等长辈交流,直接了解一些小常识。
2、补充精神食粮
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缺乏对生产的直接体验和正确认识,导致孕期任何一点生理变化,都可能影响心情和精神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学习。这种学习的渠道可以有多方面,学习一些孕期保健知识;积极参加准妈妈俱乐部活动,通过和别人交流,正确看待自己的焦虑问题;经常参加正规医院举办的孕期讲座;有问题及时向医生咨询。
3、饮食起居更规律
孕早期,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制订一份科学有效的起居及饮食定时定量表,然后严格坚持三点:
一、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不可贪睡。
二、适当活动锻炼,促进孕妇和胎儿血液循环,有利于宝宝发育,以及将来分娩顺利进行。
三、饮食得当,不偏食。
孕妈妈应该听从医生指导,根据各类人群营养摄入标准,合理搭配饮食。如果条件允许,少食多餐也比较好。但是要注意营养均衡,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4、“心理营养”也要保证
妻子怀孕后,虽然家人会千方百计为其增添营养,以保证母亲、胎儿的健康,但仅有饮食方面的营养是远远不够的,孕妇更需要有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即“心理营养”。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也可以增加一些小爱好,反正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行。要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让胎儿发育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愉悦心情,让你孕期也过得幸福十足。
所谓母子连心,孕妈妈没有好心情,胎宝宝又怎么能无忧无虑的生长发育呢。所以,为了胎宝宝的健康,孕妈妈一定要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不妨深呼吸,看看书,听听音乐,让心情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