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的失常
概念:
血少: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
血的循环运行失常,如血行迟缓、血行加速、血行逆乱、血液妄行。
1.血虚﹕
概念﹕血液不足﹐而致濡养功能减煺,以致臟腑、形体失养的病理状态。
肝藏血,心主血,故血虚表现主要与心﹑肝有关。
产生原因:失血过多﹐新血不能及时生成补充;脾胃虚弱化生不足﹑饮食营养不足﹐其他脏腑功能减煺和气虚,使血的生成减少,久病不愈﹐慢性消耗以致营血暗耗。
临床表现﹕出现局部或全身营养不足﹑功能减煺等虚弱表现。如肌肤失养则面色不华,萎黄或色白﹑皮肤乾燥、毛髮枯藁、脣舌爪甲色淡﹑爪甲脆薄易裂;形体瘦怯;头目失养则眩晕﹑两目乾涩﹑视物昏花等。血不养心则心悸怔忡﹑神疲﹑失眠﹑健忘、多梦、精神不集中、甚则精神恍惚、惊悸不安、痴呆、脉数而无力;血不养筋则肢麻﹐关节曲伸不利,运动无力。气虚(血虚则气虚):气短乏力,易汗出,动则心悸气短。
2.血瘀﹕
概念﹕血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停滞成积的病理状态。
产生塬因﹕气滞而致血行受阻;气虚而血行迟缓;痰浊阻于脉络;寒邪入血﹐血寒而凝;邪热入血﹐煎熬血液;外伤﹑产后等;甚则血液瘀结也成瘀血。瘀血是血瘀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血瘀的塬因。
临床表现﹕瘀于局部:气滞 疼痛 肿块(癥积)﹐瘀于脉内:面目黧黑﹐紫斑﹑血缕﹑眼睑﹑脣舌紫暗。肌肤失养则肌肤甲错。阻滞气机则肢麻﹑肿胀。
3.血热﹕
概念﹕血分有热﹐使血行加快或妄行的病理状态。
产生塬因﹕外感温邪或寒邪﹐邪热入血所致﹐也可由情志郁结﹐五志化火引起。
临床表现﹕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和伤阴的症状。热盛则身热﹐夜间尤甚;热甚伤阴则口乾﹐脉细数;热扰心神则心烦﹑躁狂、谵语、昏迷;血行加速则面红目赤﹐舌绛;血热妄行则出血(动血),如月经提前过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