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B超可帮助诊断肝脂肪含量
大部分人认为,脂肪肝是“胖子病”,一方面,西方医学研究发现,脂肪肝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为70%~90%,胖子自然是高危人群;另一方面,脂肪肝患者平时感觉乏力、易倦怠等,没有其他特别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肥胖所致。
其实,脂肪肝与胖瘦无关,与代谢有关。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脂肪肝呢?
B超可以诊断是否患有脂肪肝,医生可根据肝部的回声改变,判断肝部脂肪含量有否超标,从而进一步判断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脂肪肝。不过,这时未能确认是单纯性脂肪肝还是发生了炎症,因此,患者需要进一步做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异常就基本可诊断。
治疗:基础调理最重要
临床上将脂肪肝病程分为几个阶段,从初期到后期,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癌。
研究发现,如果放任肝“长胖”,10年内可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纤维化。随着病程进展,10%~40%的单纯性脂肪肝可导致脂肪性肝炎,50%的脂肪性肝炎可导致肝纤维化,15%~30%的肝纤维化可导致肝硬化,30%~40%的肝硬化可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
专家建议,一旦B超诊断出脂肪肝,干预方式有很多,锻炼和饮食是最重要的。如果确认是单纯性脂肪肝,无合并代谢征的,最主要是锻炼身体,减掉身体和内脏的脂肪。要特别提醒的是,半年至一年内,患者务必要复查,如无改善应加用保肝药,并且进一步加强锻炼。
运动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如果本身是胖子的,要加大运动量;如果平时就坚持一周2~3次运动的,应视体力再适当增加运动量。饮食方面不提倡节食,而是调整饮食结构,要偏素一点,减少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吃粗粮、谷物等高纤维食物和脱脂牛奶、鸡蛋清、鱼类、虾类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不可吃肥肉,更不可进食鲍鱼、蟹黄、虾膏、脑髓、鱼卵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白酒千万不能喝,烟一定要戒。
如果脂肪肝进展至脂肪性肝炎,仍旧是基础治疗最重要,但可根据治疗条件使用保肝护肝药,在这一阶段只要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仍旧是可逆性的,即可减轻至脂肪肝,甚至完全康复。
健康减肥瘦身, 是当今社会人们主要讨论的话题之一。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朋友把时间、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可是在追逐物质的同时却失去了 健康,当意识到健康重要性的时候却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