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都会让父母抓心挠肺、束手无策。众所周知,孩子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多变,情绪化。稍有不慎就会闯入“问题少年(少女)”的角色。其实,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家长们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下面一起来看看如何辨别青春期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这些招数吧。
1、与别人相似
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与年龄相符
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3、善于与人相处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
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4、乐观进取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
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适度的反应
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面对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思维合乎逻辑
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青春期是孩子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生理心理上回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情绪波动很大,兴趣爱好转移。当然,心理问题也会随之产生。作为家长们一定要留心观察自己的孩子,一旦有心理问题,请及时就医寻求治疗,切勿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