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夏季喝啤酒应防七大疾病
啤酒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称为“液体面包”,适量饮用,对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消除疲劳均有一定效果。但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人们长期大量饮用啤酒,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专家称之为“啤酒病”。
病症一:啤酒心
在酒类饮料中,啤酒的酒精含量最少,一升啤酒的酒精含量相当于一两多白酒的酒精含量,所以许多人把啤酒当作消暑饮料。但如果无节制地滥饮,体内累积的酒精就会损坏肝功能,增加肾脏的负担,心肌组织也会出现脂肪细胞浸润,使心肌功能减弱,引起心动过速;加上过量液体使血循环量增多而增加心脏负担,致使心肌肥厚、心室体积扩大,形成“啤酒心”。长此以往可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乱等。
病症二:啤酒肚
由于啤酒营养丰富、产热量大,长期大量饮用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致使大腹便便,形成“啤酒肚”。从而易导致血脂、血压升高。
病症三:胃肠炎
大量饮用啤酒,使胃黏膜受损,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胀和反酸等症状。
病症四:癌症
饮啤酒过量还会降低*反应能力。美国癌症专家发现,大量饮啤酒的人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危险性要比饮烈性酒的人高3倍。
病症五:铅中毒
啤酒酿造原料中含有铅,大量饮用后,血铅含量升高,使人智力下降,反应迟钝,严重者损害生殖系统;老年易致老年性痴呆症。
病症六:结石和痛风
有关资料还表明,萎缩性胃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患者,大量饮用啤酒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这是因为酿造啤酒的大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它们相互作用,能使*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不但促进胆肾结石形成,而且可诱发痛风症。
温馨提示:合理饮用啤酒 适量适温
首先应适量。成人每次饮用量不宜超过300毫升(不足一易拉罐量),一天不超过500毫升(一啤酒瓶量),每次饮用100~200毫升更为适宜。其次是适温。饮用啤酒最适宜的温度在12℃~15℃,此时酒香和泡沫都处于最佳状态,饮用时爽口感最为明显。再者不宜与腌熏食品共餐。宜食水果及清淡菜肴,花生米是最好的啤酒下酒食物。
夏季如何科学选啤酒: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啤酒让人眼花缭乱,从包装上看,有瓶装的、罐装的,还有餐馆自产的大杯装,从种类上看有生啤酒、干啤酒、无醇啤酒、黑啤以及果汁啤酒。这么多种类应该如何挑选?让专家来为您指导一番。
1、价高未必就是好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销售的同一品牌啤酒,一般生啤酒要比熟啤酒的价格高些,因为生啤成本更高,但一些普通的熟啤酒、小瓶啤酒的价格甚至要高于其他品牌的大瓶啤酒。
业内人士指出,这和不同厂家的品牌价值以及市场定位有关。为提高利润,一些厂家会提高啤酒的技术含量,在口味和色泽等方面下工夫,争夺利润更大的高端市场。还有些小瓶的啤酒是针对酒吧等卖场,因此在包装上更精致,价格上也要高些,但并非就比价格低的品质要好。而一些厂家推出无醇啤酒、各种水果味的啤酒,则是为了增加消费人群的覆盖面。
2、“四看一闻”挑啤酒
消费者挑选啤酒,除了根据个人口味、体质、经济承受能力,还可参考中消协发出的消费提示,在选购啤酒时采用“四看一闻”。
一看包装,劣质啤酒外包装材料质地粗糙,印刷质量差;二看标志,啤酒必须有中文标志,并符合国家强制性标签要求,标签应包括产品名称、原料、酒精度、原麦汁浓度、净含量、制造者名称和地址、罐装(生产)日期、保质期、采用标准号及质量等级,还应在标签、附标或外包装上印有警示“切勿撞击,防止爆瓶”;三看证书,进口啤酒要有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和进口卫生证书;四要看外观,不能有异物。一闻是指闻香气,优质啤酒应具有显著的麦芽清香和酒花特有的香气,质量差的啤酒麦芽清香和酒花香气不明显或没有,甚至会有生酒气味、老化气味以及其他异味。另外,很多餐饮机构还销售自家现酿的啤酒。北京市卫生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喝啤酒最好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