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擅吃鱼胆——解毒不成反中毒
鱼胆是一味中药,中医常用它来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症。不过并不是所有鱼胆都可以随便食用,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盲目食用很有可能会造成肝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3别买三种“问题鱼”(鱼皮肚破损、绿色痕迹、颜色鲜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名食品安全专家昨天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介绍,如果鱼皮肤有破损、有明显绿色痕迹,或者是颜色太过鲜艳,市民最好不要选购。为安全起见,富含脂肪的内脏、鱼皮甚至是鱼眼等部位最好不要接触。
另外,如何用肉眼辨别水产品是否浸入了孔雀石绿,水产专家也给出了他们的意见:挑选鱼时,一是看鱼鳞创伤是否着色,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发绿,严重的呈现青草绿色。二是看鱼的鳍条,正常情况下,鱼的鳍条为白色,而“孔雀石绿”浸泡后的易着色;三是不要买通体色泽发亮的鱼。中国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庄平将买冰鲜鱼的步骤浓缩成“一闻二摸三看”。庄平说,如果购买的是冰鲜鱼,市民应先“闻”,分辨其是否有腐臭味;再“摸”,确定鱼的皮肤是否有弹性;再“看”鱼鳃,鲜活鱼和冰鲜不久的鱼的鱼鳃都呈鲜红色。
4吃生鱼片——得“肝吸虫病”
生鱼片是深受许多人喜爱的日式料理,肉质鲜美弹牙。不过经常吃生鱼片其实对肝脏健康十分不利,容易诱发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肝吸虫病是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寄生虫病,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被感染的几率极高。肝吸虫病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腹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