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脂肪摄入太多 大脑容易缺氧
这一研究中涉及的两种饮食方案,正好说明了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饮食与西方饮食之间的差异。专家指出,西方人的膳食中包括大量红肉、蛋奶制品以及甜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而中国人的膳食以米饭、面条、蔬菜、水果等碳水化合物居多,脂肪摄入量适中。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肉、奶等高脂肪饮食提供的能量比碳水化合物要高,但由此产生的问题也不少。”专家指出,膳食中含有更多高脂食物时,*获得的能量可能会超量。首先,脂肪提供的能量更高,一克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为9热卡,是糖的两倍多。
当提供的能量超过*所需时,多余的脂肪将在体内积累,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血液输送也会受到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载氧能力出现下降,因而出现缺氧。由于大脑对身体缺氧的反应非常灵敏,人往往会表现出昏昏沉沉的状态。
其次,对“嗜肉族”来说,肉比饭香,偏好高脂肪饮食的人容易吃得过饱,尤其是那些进餐速度快的人,在肠胃没有来得及向大脑发出“饱了”的信号前,已经过量进食。“吃肉更有饱腹感。如果人们连续几天吃大鱼大肉,就会长时间不感到饿,不想进餐。”专家指出,这是因为脂肪在胃里消化排空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吃饭也能“醉”人。饭后大量血液流向肠胃帮助蠕动消化,大脑相对缺氧,就会表现得像喝醉了一样犯晕发困,且吃得越多,饭后越容易困。这似乎就能解释,在上述研究中,吃较多肉的实验对象为何在白天表现得更加嗜睡。
碳水化合物吃太多 也会让人变胖
“长期保持高脂肪饮食,不仅仅是白天犯困、变笨的问题。”专家指出,除了会因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患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高脂血症患者常出现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容易演变为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保持白天精力充沛,或者为了避免发胖,是否需要多吃米饭、面条、水果等碳水化合物?“没有必要!”专家指出,任何营养物质的补充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问题,不要以为碳水化合物是“安全”的食物,就可以放心多吃。
和脂肪、蛋白质比起来,碳水化合物在*内消化吸收得更快,分解后,最终以糖的方式向*供能,而每克糖提供的能量为4热卡。 “经过代谢后,多余的糖会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长期不使用,最终转化为脂肪。” 专家指出,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也会让人变胖,并引发代谢问题。
脑力劳动者要多吃肉?按需补充!
脑力劳动者要多吃肉?理由是脑力劳动耗能多,需要更多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微量元素。
“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专家指出,大脑工作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是血糖,而不是蛋白质和脂肪。而不同职业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需要的热量和蛋白质都是有差别的,过多的蛋白质供给,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
他建议,脑力劳动者平时正常饮食即可,一般不要额外加餐,以免造成能量过剩。不过,脑力劳动者可以适度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和部分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如DHA、亚麻酸等可以保持细胞的增殖和修复能力,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不能自行合成不饱和脂肪酸,需要通过食物摄取。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深海鱼类,葵花籽、橄榄、牛油果、榛子、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香菇、花菇、猴头菇等蘑菇类,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豌豆、芸豆等豆类。
不过,如果因身体已经呈现病态,或者需要快速补充有DHA或者辅酶Q10等微量元素,直接服用制剂的效果会好过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