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内分泌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女性内分泌与健康的关系是什么?内分泌紊乱往往是早衰的起点、不孕的症结,并可引发连锁反应,甚至让女性的美丽早早失去光彩。她建议,保护内分泌健康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需从青春期开始,多管齐下。

先心病、早产儿 成年后易内分泌紊乱

*的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数十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也就是激素来实现对*生理功能的调控。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 21~22岁时达到内分泌系统功能的顶峰。从25岁开始,激素荷尔蒙的分泌量便以每10年下降15%的速度逐年减少。当激素分泌量下降时,*各器官组织也随之衰退。

对女性而言,日常生活里评估内分泌紊乱,有一个直观的观察指标,也就是看自己月经是否异常。梁晓燕指出,从出生开始,女性身边就潜伏着六大“杀手”,威胁着内分泌系统的健康。

一是遗传因素、先天性因素。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性,受病情影响,走路会喘息,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成年后比普通女性更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的问题。低体重早产儿,特别是出生后营养状态没有跟上的低体重儿,少年时期脚很细,身材瘦小,由于体重低,发育较慢;到了青春期,往往初潮来得晚,或者月经紊乱;而步入成年期,也更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

二是“现代生活病”。熬夜是内分泌健康的最低调“杀手”,常为姑娘们所忽视。梁晓燕说,有些年轻女孩习惯晚睡煲剧“刷屏”,有些则受男友的影响,一起熬夜上网玩游戏、看球。然而,光线变化可改变*“生物钟”的运转,内分泌系统的运转也随之受到波及,久而久之可导致月经紊乱。

婚后女性性生活不协调是罪魁祸首

三是夫妻沟通不足、性生活不协调。这一“杀手”潜伏在婚后,常令女性难以启齿。“移动互联网时代,同床而卧,默不作声,各玩各的手机,玩累了便各自睡去,是如今不少夫妻临睡前的真实状态。像这样缺乏情感交流,沉迷于刷屏刷‘圈’的乐趣,不仅影响性欲,还会降低性生活的质量。”梁晓燕指出:“性生活不规律、性欲得不到充分满足的人,常表现为心情烦躁、发脾气,情绪容易跌宕起伏,进而诱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四是“以瘦为美”的畸形减肥潮流。梁晓燕指出,月经不规律是减肥女性的常见问题,尤其是以节食和吃素作为减肥手段的女性。“我们常说,青春期女孩不要刻意减肥,太瘦的女孩来月经较晚,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女孩的体重也在增长,达到一个‘启动量’时,下丘脑接收到信号,便会刺激月经初潮的到来。” 梁晓燕说,对成年女性来说,体重低于45公斤则容易出现月经不调。如果盲目节食和长期吃素,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当*蛋白质缺乏时影响脑垂体的功能,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卵巢功能减退出现萎缩。如果女性体内脂肪低于一定比率,还会影响月经,出现月经紊乱或停经,甚至出现卵巢排卵障碍而导致不孕。

更年期女性“畏病”心态导致放任卵巢衰老

五是对更年期的错误认知。“中国更年期女性与国外同年龄段女性相比,显得更加干瘦,这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我国女性往往畏惧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认为这会诱发癌症。”梁晓燕指出,这种盲目的“畏病”心态,导致女性放任卵巢衰老,非常可惜。

梁晓燕指出,与女性从补充雌激素中的获益相比,雌激素替代治疗引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与雌激素相关癌症的风险非常低。“补充雌激素除了可以延缓卵巢衰老,保护女性的性欲,还会缓解骨质疏松的进展,从而减低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等相关疾病。”她表示,有研究显示,国内更年期女性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比例只有4%~9%,而在欧洲,这一数据达到30%。相对而言,我国知识界女性接受雌激素疗法的比例高于普通人群。她建议更年期女性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雌激素。

六是精神压力过大的影响。和传统中国女性相比,当代中国女性职场家庭“两线作战”,承受着更高的精神压力。尤其是中青年女性,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内分泌调节,还会因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产生影响而抑制排卵,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

专家支招:调节内分泌 要健康不要“酷”

梁晓燕建议,女性应根据六大“杀手”的特点来防范内分泌紊乱。总的来说,调节内分泌要从饮食、运动入手,必要时不要畏惧药物治疗。

女性应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从青春期开始,女性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经常熬夜,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与激动。女性是“情绪动物”,要有意识地保持心情放松,远离紧张、焦虑、郁闷,学会自嘲、转移注意力等自我解压手段,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女性内分泌与健康的关系,特别要强调的是,有些年轻女性有喝酒、吸烟的习惯,这些看上去很酷的行为,其实是内分泌紊乱的“推手”,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会干扰正常的月经规律,更有可能点燃引爆疾病的导火索。因此,为健康着想,最好有所节制,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