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积毒易致脸色差 5招清理脾毒

4 仰卧起坐、按摩小腿,都可助消化

平日多做运动、按摩,可加强脾气的运作与功能,仰卧起坐就是很好的运动之一,只要在每天起床和睡前做约20~24次左右,长期下来就能看到效果。此外,也可利用按摩的方式帮助肠胃的蠕动与消化,作法为仰躺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以手掌轻轻旋转按摩约10~20次,或可以按摩膻中穴与下丹田,对脾气的运作就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按摩小腿也是一个好方法,因为小腿集中了不少脾胃经的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等,只要每天睡前将小腿从上到下顺序按摩约3次,就会觉得通体舒畅。不过,千万别在吃饱时或饥饿时按压,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5 保持居住环境干爽

脾喜欢干燥不喜欢潮湿,因为太潮湿的环境会伤害脾气,使其无法正常运作,尤其长夏炎热多雨,空气湿度较大,再加上流汗、淋雨或居住环境潮湿等,就会伤害阳气,反映在肌肤关节上,就会导致湿疹皮肤病变等,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建议调整为40~60%左右。

此外,为了保持体内的阳气,也不能过于避热趋凉、一直吹冷气,以防冷气病的产生;更要小心腹部著凉,以免湿气侵入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变差。

专家总结:脾失调的3大类型及推荐药方

消化功能失调︱脾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吃完饭后肚子胀、大便很稀、小便不顺畅、身体浮肿、倦怠、脸色蜡黄等。

【疾病】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肠功能障碍。

【常用中药及药方】党参、茯苓、白术;处方为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消化机能退化︱中气下陷

【症状】眩晕、头晕、脸色泛黄、视力模糊、精神倦怠、大便很稀、频尿、吃得少等。

【疾病】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

【常用中药及药方】黄耆、升麻、炙甘草;中药处方为升陷汤、补中益气汤。

脾脏循环功能不良︱脾不统血

【症状】脸色苍白、吃得少、容易疲倦、胸闷呼吸不顺、懒洋洋不爱说话、流鼻血、大便出血、皮肤出现紫斑、月经经血过多等。

【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痔疮出血、静脉出血、血友病等。

【常用中药及药方】黄耆、当归、龙眼肉;处方为归脾汤、芎归胶艾汤。

脾为后天之本,与消化器官、肠胃功能密切相关,也是代谢系统中重要的脏器。对脾的保健不管是去女性的身体健康还是自身的包养都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