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绘制了一份“关系”地图,来描摹它的双面性:一方面关系会带来热情、共鸣、亲密、分享、接纳、着迷与上瘾,另一面也会带来依赖、愤怒、嫉妒、哀伤、冷漠、厌烦和彼此控制。在亲密关系的初期,人都有迫切的控制欲望。越控制,就越觉得有安全感。可是如果这种控制欲过强最终会破坏关系。
一位与妻子离婚的丈夫说,离婚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她让我毫无保留地把过去的一切都说清楚。为了让她放心,我做了彻底的坦白。可是从那以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成了一个透明的空箱子,毫无自我可言,越来越不自在,最后只好选择离婚。
显然,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无所保留地袒露时,正是他与别人失去心理距离之时,这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因而离婚对这位丈夫来说是逃避,也是自我保护。
夫妻间坦诚相待,开诚布公是应该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遮无挡地把什么事情都告诉对方。肚量再大的人,对爱人的情史、绯闻也会产生醋意。所以,将过去个人婚恋隐私对现在的爱人“坦白交代”并非良策,留些个人隐私,反倒是明智选择。
夫妻在生活中需“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也意味着各自拥有一些独处时间。因为人类有一种基本需求,即个人的某些部分不能总与人分享。
在一次中国画展上,一个男人仔细端详着一幅画。过了一会儿,他奇怪地问妻子: “为什么画家只画了一棵树,一根树枝和一只鸟?”妻子说: “因为如果画家把整个画布都填满了,那鸟就没处飞了。”同那只鸟儿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需要一定的空间伸展翅膀。
有位朋友每次将大茶杯的茶水往小茶杯里倒时,总要洒出来一些,即便将茶杯口紧紧贴在杯壁,也要洒出一点来。某次友人来访,朋友像往常一样倒水。朋友笑道:把茶杯抬高,拉大距离,让水飞落杯中。依言一试,果真一点水也没洒在外面。可见适当拉开一段距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理,美丽的爱情,持久的友情,绵绵的亲情,也需要拉开距离。
但保持一定距离并不意味着彼此疏远。这只是说,彼此应该有独处之地和独处之时,好独自考虑一些问题或休息。例如,我的邻居王红过去丈夫下班一回家,就滔滔不绝地向他说个不停。最后丈夫忍不住说,他整天都在办公室听别人汇报工作,下班后很想独自呆一会儿。现在,丈夫下班后,王红会独自去散步或在书房里看看书,让他有时间独自放松放松。那以后,王红的丈夫反而会主动来找她!
所以,夫妻亲密要有度,不论是空间距离或者心灵距离的不适度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过度的亲密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会让对方感觉压抑而逃避,影响夫妻关系。
当然,前述案例中的妻子对丈夫的偷听、盘问甚至暗中跟踪更不可取,这不仅是距离太近的问题,还有对丈夫的不信任和猜疑心理在作怪。
总之,夫妻之间,留一点自由回旋的余地,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会让婚姻更加和谐与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