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元穴:它为精血之室、元气之所,是人生命的根本所在,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归来穴:位于下焦,有调理气机、纳气归元、行气止痛、温经散寒、升阳举陷之功。归来以升清为主,关元以固摄为要,相互为用,升阳举陷。
艾灸刺激以上三个穴位,温通经脉、祛寒除湿、温补肾阳、行气活血之功相得益彰。艾灸时仰卧,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施灸穴位上,每次施灸约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天施灸一次,灸7天后隔一天再灸。艾灸法简单有效,贵在坚持。
2、调经食疗
在艾灸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食疗法以获取更好的疗效。
【艾姜粥】
材料:干艾叶15克(鲜品30克),生姜1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烹制:生姜、艾叶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红糖加水煮为稠粥。月经过后3日食用,月经来前3日停止食用。每日2次,早晚温服。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等。如属阴虚血热者则不宜食用。
【豆豉羊肉汤】
材料:生姜15克,豆豉5克,羊肉100克,食盐适量。
烹制:将上述3味同放砂锅中,煮至羊肉烂熟,加盐适量。吃羊肉喝汤。月经前10天,每天1次,连吃3~5天。
功效:可温经散寒,适用于血寒性月经后期。
【痛经茶】
材料:香附、乌药、延胡各10g,肉桂3g。
烹制:上述4味共同研碎末后,用沸水冲泡。可代茶饮,每日1剂,连喝3~5天。
功效:可温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月经前或经行时腹部隐痛、有胀满感或时感腹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