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或暗藏疾病 6种妇科病致痛经

很多女性大姨妈来时都会出现痛经现象,但很多女性都是忍忍就算了。其实,女性痛经很可能跟疾病有关。尤其是下面这六种妇科病很容易引发痛经。所以,女生一旦遇到痛经,无需再忍,及时就医诊治才是明智的做法。

这些疾病会引起痛经:

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的疼痛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慢性宫颈炎多见于产妇,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子宫颈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一般伴生病症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等。

内分泌失调:

是原发性痛经的一种,主要为内分泌机能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导致内分泌失调,使月经不规律和痛经发生。

生殖道畸形:

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诱发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从而发生痛经。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

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范围很大,主要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除了经期腹痛加重,劳累、性交或排便时也会加重症状,可伴有尿频、白带量多、色黄或月经异常及不孕等症。有时有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因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由于盆腔淤血,甚至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而致不孕,因此女性一定要重视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是最常见的特征。疼痛于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一天最为严重,一阵阵的下腹胀痛,或伴有腰酸,严重的疼痛可牵涉到外阴、肛门等部位,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待大块紫红色子宫内膜排出后,痛经好转。

子宫黏膜下肌瘤:

因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影响经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并伴有经量增多及周期紊乱。

以上介绍的6种妇科病易致痛经,女人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有轻微痛经,可多吃香蕉和牛奶加蜂蜜,可以减轻腹部疼痛,缓解痛经带来的疼痛。经期多喝红糖热水,能活血舒经络,也是缓解痛经的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