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综合症(PMS),有时被称为经前紧张症(PMT),是一种与女性月经周期有关的身体、心理及情绪综合症状。虽然多数育龄妇女(约80%)都有一些经前综合症的症状,但官方定义把这一范围限定为具有“严重妨碍某些方面的生活功能”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可以预知的并有规律地出现于月经来潮的前两周。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月经来潮开始之前或之后消失。
虽然有些专家声称所有的经期妇女几乎都要经历经前综合症,但一个更新的和中性的看法表示,仅有小比例(2%至5%)的妇女患有严重的经前综合症,并与月经来潮造成的不适现象区分开。
对于有些患有经前综合症的妇女,症状可严重到令人残废的程度。这种类型的经前综合症拥有自己的精神病学名称:经前不悦症(PMDD)。
症状
经前综合症是一个症候群。现已确认出200多种不同的症状,其中三个最显著的症状是易怒、紧张和烦躁不安(苦恼)。这些确切的症状和他们的剧烈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有经前综合症的妇女只经历少量的问题。下列各项症状也可以归结为经前综合症。
·腹胀
·腹痛
·乳房胀痛或肿胀
·压抑或焦虑
·入睡障碍(失眠)
·关节或肌肉疼痛
·头疼
·疲乏
· 痤疮
· 情绪波动
·现有的皮肤病恶化、呼吸问题(如,过敏性反应、感染)或眼部问题(延髓性障碍、结膜炎)
危险因素
· 咖啡因摄入量过高
· 可能致病的压抑
·渐增的年龄
·抑郁症病史
·吸食烟草
· 家族病史
· 饮食因素(低水平的某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镁、锰和维生素E)
家族遗传病史通常是经前综合症有益的预报器;众多研究发现经前综合症在同卵双生姐妹中的发病率是异卵双生姐妹的两倍。经前综合症在患有诸如抑郁症和躁郁症情感障碍的妇女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未确定。维生素B可能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稳定情绪。
病因
经前综合症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了解。虽然经前综合症与黄体期相关,但性激素测量水平在正常水平之内。经前综合症在孪生姐妹群体中有更普遍的倾向,表明可能与某些遗传组分相关。当前的想法猜测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与性激素的交互作用受到影响。它还被认为与大脑中的血清素(一种神经递质)活动有关。
遗传因素似乎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同卵双胞姐妹患同种病的概率是异卵双胞姐妹的两倍。初步研究表明,近40%的患经前综合症妇女的血液循环血浆β-内啡肽水平有显著下降。β-内啡肽是一种自身产生的类吗啡神经递质,它与吗啡及其他镇静剂结合的相同受体有亲和力。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了经前综合症与吗啡戒断综合症。
经前综合症的多种进化原理已被提出,包括:它是一个由激素循环其他阶段自然增加的选择优势导致的附带现象;它导致了“下一次繁殖初期男性性欲的增强”;它促使女性拒绝不育的男性(他因不能使女性怀孕而导致了经前综合症)。“…一名不育的男性和有繁殖能力的女性的伴侣关系会有分离的倾向,因此为一个新的伴侣关系的组建提供了可能。女性经前的敌对程度越强烈,繁殖交配相继发生的时间就越快。”任何理论都必须要解释经前综合症越过充实的进化历程长久保持的原因,因为狒狒似乎也在遭受着它的折磨。
治疗
现已提出了许多经前综合症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或生活方式及其他扶持性治疗手段。医学治疗主要涉及激素治疗和使用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SSRIs)治疗。
· 扶持性治疗包括评价、重获信心及信息咨询,为了帮助患者重新掌控她的生活,这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一些研究发现有氧锻炼也是有帮助的。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缓解一些经前综合症的症状,如减少咖啡因、糖和钠的摄取,多吃纤维食物,适当的休息和睡眠。
· 饮食治疗研究表明补钙(1200毫克/天)可能是有益的。补充维生素E(400个国际单位/天)也具有同样的效果。许多其他治疗方法已被提出,包括:维生素B6、镁、锰以及色氨酸,尽管对这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还未确定。
· 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剂可被用于治疗严重的经前综合症。此类药得到最广泛研究的是氟西汀,服用剂量20至60毫克/天。其他药物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氯丙咪嗪、弗伏沙明和奈法唑酮。这些药物也可以间歇性地服用,即认为症状就要出现时服用。虽然间歇性的治疗可能更愿意被一些妇女接受,但这可能比连续服用效果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