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该如何治疗急性乳腺炎

针灸治疗急性乳腺炎,现代报道始见于五十年代初。但临床资料最为丰富的则在八、九十年代。针灸、挑治、刺血、拔罐、腕踝针、火针等法,都有较好的效果。一般认为,病程愈短,针灸效果愈好,在24小时内治疗更佳;病程过长或已化脓者,疗效往往较差。就本文所收载的文章的病例统计,各种穴位刺激法对本病平均有效率达到95~98%左右。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附分、膏肓、魄户、神堂、yixi。

配穴:大椎、陶道。

(二)治法

主穴视其病灶所在部位选穴。乳中型:膏肓、魄户、神堂;乳上型:膏肓、魄户、附分;乳下型:膏肓、神堂、yixi,皆取患侧穴。畏寒发热者加取配穴。定穴后作常规消毒,每穴放血三滴。刺血后,让病人侧身卧床,嘱其屈曲患侧上肢肘关节,将前臂压于身下,以手麻木为度。对有明显乳汁滞留者,可令患者坐在椅上,医者坐于病人患侧,以左手托其患乳,右手按其乳上,有节律地震荡其乳,至乳汁流空为度。上法均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治愈:炎症及全身症状消失;2、有效:炎症及全身症状部分消失,局部留有硬结;3、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或反转严重。

共治1116例,治愈1084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8.9%。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肩井、天宗。

配穴:足三里、曲池、膻中、中脘。

(二)治法

主穴可独取一穴,亦可合用,据症情加配配穴。肩井仅用患侧,以28号2寸毫针,深刺进针1.0~1.2寸(注意不要伤及肺尖),用捻转加小提插(切忌大幅度提捣)手法,加强刺激,直至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强度,留针。天宗,直刺至骨,大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最好能向整个肩胛和乳房部放散。余穴均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用艾卷灸针柄和病灶部位。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495例,有效率95~10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侧背部与乳房病灶相对应点。

(二)治法

病人坐于椅上,面向椅背,背对医生,暴露背部。在阿是穴四周先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油脂,以2寸直径之火罐对准穴位拔上,略等片刻,向上下左右推动各四次,待局部潮红或出现瘀斑后取下。亦可先以三棱针点刺后拔罐。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仅适用于病程4天以内,且局部未化脓者。治疗150例,有效率达99.6%。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膻中、乳根、足三里、阿是穴。

配穴:分两组。1、肩井、少泽;2、梁丘、合谷。

阿是穴位置:患乳肿胀、硬结最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每次用一组,二组交替。以氦—氖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达7毫瓦,光斑直径4毫米,照射面积12.56平方毫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治疗2~3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30例,除1例因未坚持外均愈(其中1例脓肿形成,配合切开排脓)。

▲腕踝针

(一)取穴

主穴:上2。

(二)治法

仅取患侧,针体与皮肤成30度角刺入,进皮后将针放平,针尖指向肘方向,进针1.4寸,用胶布固定针柄留针1~3小时。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46例,治愈37例、显效7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郄门、肩井、郄上。

郄上穴位置:伸时仰掌,腕横纹与肘横纹速线上中1/3交界处两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