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我们的乳房?(图)


  还有一些乳房正在被毁掉

  在乳腺外科门诊室里,不乏花季少女的身影。她们中,有的只是受同伴言语刺激,就“一气之下”到无良的整形机构进行隆胸,且往往不出数月,就出现乳房疼痛、甚至流脓。“太让人痛心了,那些还只是小女孩!”接诊时看到这样稚嫩的面孔,朱碧荣特别难过。

  在她的病区,还时常可见哺乳期的新妈妈――她们因早年注射隆胸,乳房流脓病变,注射材料早已浸润肌体,严重影响哺乳,只能给孩子喂奶粉。

  医院甲乳病区主任赵建国的记忆里,乳腺癌年轻化,20年前就埋下了苦果。那时风靡武汉街头的电烤鸡就是一个标志。与此同时,肉类、淡水产品规模化生产,市民的餐桌大为丰富。但随之而来,给鸡肉注射激素,给泥鳅、鳝鱼吃药,添加违规食品添加剂等食品,让人防不胜防。

  赵建国说,乳腺癌及相关疾病都是由体内内分泌代谢失衡引发,一旦雌激素过高就会导致乳腺癌。他认为,身处这么一个激素旺盛的大环境,是乳腺癌年轻化的重要诱因。

  他还强调,频繁人流也会增加乳腺癌风险,因为每次怀孕后女性体内都会大量分泌孕激素、雌激素,而突然人流,会扰乱内分泌平衡,反复这种不良刺激也可导致乳腺癌。

  我国早期乳癌患者保乳率不足两成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所有危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一直高居首位。去年,武汉市卫生局颁布的江城《女性健康报告》显示,近20年来,武汉乳腺癌的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3%,超出全球1个百分点,增速超上海、天津等地,武汉已成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普查还显示,我市70%女性患有乳腺病,其中68%为乳腺增生症,其中15%已发展成肿瘤。

  赵建国和许多外科大夫都有这样的印象:以前乳腺癌病人都在50岁左右,但这些年来,三四十岁的成了“主力”,20来岁的也不足为怪。

  乳腺癌的高发,使更多女性遭遇到像何女士一样的烦恼。当医生拯救患者生命时,谁来拯救她们的乳房,她们受伤的心灵?

  协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主任屈新才介绍,当今乳腺癌治疗进入了一个骇人的误区:其实早期(Ⅰ、Ⅱ期)乳癌患者,在国外基本能实现保乳治疗,且10年以上生存率达95%以上;但在国内、武汉地区这类患者的保乳率甚至不足20%。也就是说,大量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乳房选择全切,极大地影响了生活质量、家庭婚姻,所以术后追悔莫及的女性非常普遍。

  乳腺癌“过度治疗”令人忧

  《中国癌症杂志》关于乳腺癌的诊治发表言论说:“经大量临床试验(超1万例)证实,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留乳房治疗和全乳切除治疗后,生存率及发生远处转移的概率相似。”

  既然可以保留,为何如此多女性选择一切了之?屈教授分析,首先与某些医生观念有关,现在很多医生对保乳治疗的新理念、新技术尚不明确,习惯于传统根治术,盲目认为手术越大、效果越好,殊不知规范的保乳术同样能达到长期生存。也有医生害怕肿瘤复发产生医患纠纷,再处理也麻烦,干脆一刀切。

  对患者来说,保乳治疗知晓率低,一经确诊往往惊恐万分,若遇到病友离世,恨不得恳求医生深挖全切。另外妇女们疏于早查早治,很多到晚期才发现,不得不进行全切手术。

  其次,保乳治疗还和医疗单位设备条件、医生技术以及病理科、影像诊断、放疗等科的密切协作分不开。

  许多患者治疗后肿瘤仍得不到控制,临床称为“过度治疗”,如医生根据病理报告制订化疗方案,不同的患者却出现不同效果,有的用药期间就出现转移,或治疗前存在一定盲目性等,都间或导致保乳治疗无法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