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还觉得Luna是客气,可时间久了,发觉她总是那么关心自己,而且似乎还有着相同的爱好,于是渐渐地就把Luna当成了公司里可以信赖的好朋友了。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愿意把家里的琐事拿出来和自己讲述,说明对方也把自己当成了朋友。另外,Luna身处销售部,时不时地还会把自己部门的八卦或是公司最近的小道消息和我“分享”。
可这热火劲也就持续了一个多月,我慢慢发觉Luna有个习惯:她似乎和许多人都喜欢窃窃私语,而且我已经在很多场合听到Luna用嘎嘣脆响的嗓门对着别的同事大呼“亲爱的”。有一回,我特意去留心了Luna和其他同事“咬耳朵”的内容,让我诧异的是,那些话听起来竟然如此耳熟……我一身冷汗,不知道自己和Luna说的那些工作上的牢骚,她是不是也一样会传播给其他同事。于是,“识相”的我开始有意识地远离Luna,而Luna对于我的态度转变似乎也没有太在意,或许在她的心目中,她从来就没有把任何人当成朋友。
提醒
别轻易把别人的“亲昵举动”和“亲昵称谓”当成是交友的信号,毕竟同事间的利益牵扯太多。一份真挚的友情是需要靠时间、事件积累的,而不是仅仅靠几句关爱的话语能一蹴而就的。别让自己的职场友情错得很透明。
有来无回用完甩掉
黑面人:Ave
讲述人:Vivian
职位:市场专员
遭遇的朋友类型:单边关系的朋友
刚入公司不久的我处在“食物链”的底层,自知使命,故每每都能认真完成上司交代下的任务。年初的会议上,老板特别强调部门之间要多方合作,整合出优质资源。我的上司自然不敢怠慢,在一次又一次的部门会议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于是,我在之后某日收到一封来自异地市场部Ave的求助邮件后,倾囊相助。
一直到几个月后看见Ave的第二次求助邮件的期间,我都和她没有任何联系。大大小小的节日,她也没有来过一个问候。但我最终没能落下脸面,顶着高压工作,利用吃饭休息时间给Ave出了份报告。这次,两人的谈话又是止于“不客气”的结束语中。我觉得,我们俩虽谈不上是真心朋友,但工作上我好歹对Ave“有恩”,以后若有求于她,也好说话。
这次轮到我有求于Ave了,Ave在邮件里打着保票地说:“没问题,这可是我最拿手的!”就这环绕于耳的“没问题”迷惑了我。直到Deadline的前一天我才想起Ave还没有给我回邮件,赶忙去催,Ave是不回邮件也不回MSN,装了四个小时的“不在座位上”的状态。我一个电话打过去,Ave在电话那头居然还死鸭子嘴硬——还说着一定没问题。第二天我自然没能收到Ave的邮件,连个抱歉也没能听见。我算是恍然大悟了,原来职场“背猴子”没有欠债这一说法。
提醒
“不到万不得已,猴子不背”,这是职场的千年古训。我们建议现代职场人加强对自身人脉的管理,区别什么样的人需要建立共同目标,什么样的人没心没肺不用搭理。Vivian 可以在第一次收到求助邮件后,就制造需求模型要求Ave回馈帮助,来确认Ave的为人。爱情是经不起考验的,但在职场,不考验就不成方圆。
小编结语: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有竞争,只要有竞争,那么就会有勾心斗角,就会有反面人物的出现,所以小心“黑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