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养生应该怎么做?小寒还没过多久,大寒就紧接着到来,大寒过后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了。中医讲究节气养生,那么大寒节气应该怎么养生呢?其实,大寒养生很简单,主要注意“三藏”,一藏热量、二藏气血、三藏心神。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一藏热量
大寒时节是一年之中寒气最重的时候,养生的第一要义仍然是御寒保暖。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要注意防寒,还须防风,出门时特别要注意保护暴露在外的部位,如头面部、手足部,帽子、围巾、手套,一样都不能少。
体虚年高的人最好居住在温暖的室内,尽量减少出门或冒触风寒。从室内到室外,但凡温差较大时,不妨要先在门廊里适应一下冷空气,再出门也不迟。
各人根据自己的不同体质还要分门别类地进行保暖,比如:胃寒脾虚的人特别容易受寒,建议最好戴一个肚兜来保护脾胃,平日也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而肾阳亏虚、慢性腰腿疼痛的患者受寒之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妨使用一个腰托来防寒。大寒时节人们晨起出门前,不妨喝些热饮,比如:牛奶、豆浆等,以起到振奋脾胃的作用。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二藏气血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这是藏养气血的好办法。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改善睡眠质量。
大寒期间养生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滋阴,在冬天,人应该有意识地增加饮水量,千万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在入睡前和起床后,都应先喝一杯温水。而在沐浴前后最好也能各喝一点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使用一些空气加湿器之类,以提高空气中的湿度。在晚上睡觉时,如果使用电热毯,也尽量不要开过夜或开得太热。
除此之外,做一做艾灸,也能调整*的阳气,滋阴养血。
三藏心神
民间俗有“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只有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才能抵御得住严冬酷寒的侵袭。
大赛节气虽然有时感觉气温回暖,但翕子提醒老年朋友,在大寒节气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精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所以,《健康之家》提醒听众朋友大寒时节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心绪安宁,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忌情绪过度波动。
另外,大寒时节正处于元旦后、春节前,对于正是一年之中最繁重的时候,*极易疲劳,耗精伤神。因此,在这一段日子,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