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过低,*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但也正因为这样很多觉得需要多植入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但这也导致血脂过高的情况出现。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只需要做好以下四大要点就可以了。
1、适当锻炼
并不是所有运动都能有效降低血脂。应提倡有氧运动,如慢跑、中速步行、骑自行车、游泳等。中老年人更适合打太极拳、太极剑,可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降低胆固醇,有效防止高血脂的发生。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2、冬季不提倡晨练
一是因为早晨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二是天气寒冷,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遇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三是冬季因取暖大气质量较差,所以冬季锻炼最好选择在午后两三点钟阳光充足、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
3、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症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冬季由于户外活动少,日照时间短,人的情绪容易出现抑郁、低落,会产生孤独感,有的人表现为烦躁易怒。这些都不利于血脂的控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日照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可有效防止上述情况发生。
4、合理饮食
自古以来,我国对膳食的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多源营养理论。现代营养学也提出了七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这些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
单位:千卡/公斤体重
超重或肥胖 正常体重体重不足或消瘦 休息状态 20 25 30 轻体力劳动 25 30 35 中体力劳动 30 35 40 重体力劳动 35 40 45
合理饮食,就是要求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要适当。营养所提供的热量与机体所需热量要维持平衡。
一个人一天所需能量根据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活动量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1人1日所需的热量=标准体重(公斤)×1公斤体重所需的热量(千卡)。标准体重=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20%,为超重;超过20%,则为肥胖。如果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20%或以上者,为体重不足或消瘦(不同劳动强度每公斤标准体重每日所需热可参考左表)。
热量摄入过多,不仅是血脂异常症的诱因,也是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诱因。但是如果长期摄入热量过少,没达到维持身体的最小限度热量,则易出现饥饿性酮症,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营养不良等。
给*提供热量的三大营养素中,糖类占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25%。糖类包括淀粉类食物如米、面、薯类等。糖的过量摄入,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血脂异常,故应控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畜禽肉,鱼、虾等水产品,蛋、乳、豆类及其制品。脂肪类食物包括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特别应控制黄油、乳脂、肥肉的摄入。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维持*正常代谢起重要作用,但长期摄入过量,则使总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在鸡蛋黄、动物内脏、鱼、虾中含量较多。其中鸡蛋除了富含胆固醇外,还含有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等。每日食用一个鸡蛋即可提供优质蛋白和足量的胆固醇。
以上就是有关冬季预防血脂过高的四大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所以小编建议大家一定要做好冬季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