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运动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生活习惯、精神紧张、心理压抑、肥胖、等原因。在这些原因的长期作用下使血管反复收缩、血流变缓、血压升高、血管壁弹性减弱而发生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脑血栓等多种病症。
运动能消除诸多致病因素,如心理素质提高、精神愉快、有上进心、减肥、推迟衰老过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都起到干预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运动方法:
【1】运动方案,根据年龄、性别、病情、运动基础、爱好和环境等因素设计运动内容。初参加运动者,要按着三三制方法进入运动,即:第一个3天到运动环境场所进行体育休闲活动,适应生活和运动的节奏关系。
第二个3天做模仿动作及准备活动。第三个3天进入正式运动。开始要运动量小、运动时间短,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运动方案1:下午4-9点钟,徒步走1000米,速度70-80步/分,脉搏100次/分左右,做好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一个月后开始增加运动距离和速度,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000米,最大速度不能超过120步/分,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二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初参加运动者)。
运动方案2:早晨5-7点钟,徒步走2000-3000米,速度90-110步/分,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7点钟,健身体操,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健身体操可以隔日一次或运动2-3天隔一天,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三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有一定运动基础,体质较好者)。
运动方案3:早晨5-7点钟,健身体操,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9点钟,游泳运动或太极运动,净运动时间45-60分钟,隔日一次或运动2-3天隔一天,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一个运动方案,以后可以循环下去,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以适当的增加(该运动方案适宜运动基础和体质很好者)。
【2】自我监督、定期检查身体:针对疾病做定期和随时的身体检查,参加运动锻炼前应进行身体检查,了解疾病和身体机能情况,作为设计运动内容的重要依据。
在运动锻炼阶段,每2-3个月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调整运动内容。运动中要着重监控自身感觉、脉搏、呼吸的变化,严格执行运动锻炼标准,及时休息,如有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让运动跟着感觉走。
【3】运动选项:运动初试者首先选择蹲起运动、徒步走、走山、健身体操、门球、保龄球等运动项目,经2-3个月的运动锻炼后,身体机能能力已有提高,病情已渐适应运动并有好转,再选择运动难度稍大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太极拳(剑)、太极柔力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