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性天地 > 保健养生

警惕!崴脚可致慢性的踝关节不稳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道路不平,奔跑,走路不小心等原因导致足部内翻或外翻、旋转,这便是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崴脚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或轻或重都有过崴脚的经历,一般自觉稍严重的便去医院拍个X光片,只要医生告诉说踝关节没有骨折,便会长松一口气,思想上不再重视,对医生接下来的治疗、嘱咐等也不在放心上了!

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是大家对踝关节扭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的确骨折是一种很严重的损伤,其中还有许多病人需要手术,但是除了骨折外,大家经常忽视了踝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而韧带损伤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定,引起反复的疼痛、肿胀、崴脚,症状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有文献统计,在踝关节扭伤中,绝大多数是踝的内翻位损伤,通俗地说,就是在崴脚的时候,脚的外侧面着地。在这些病人中,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有10%至30%的人会发展为慢性的踝关节不稳定。

在踝关节的稳定机制中,既有骨性结构发挥的作用,也有韧带结构发挥的作用。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门”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活动,而距骨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踝背伸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就稳定;当踝向下蹬时,比如走下坡路、穿高跟鞋,在关节窝内的是较窄的距骨后部,关节就不稳定,同时,外踝比内踝长而且低,所以,踝关节常常是内翻损伤。踝关节的韧带结构由内、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联合韧带组成,其中,外侧副韧带中的距腓前韧带最为薄弱,而它恰恰又是防止踝内翻的主要韧带。

对于初次损伤的病人来说,经过正确的处理,大多数外侧韧带的损伤是可以治愈的,但如果此时处理不当,就会引起日后踝关节的不稳定,表现为关节打软,反复的疼痛、肿胀,不敢走不平的路,频繁崴脚。有研究显示,这部分病人的外侧韧带表现为缺失断裂,或是延长松弛。

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正确治疗踝关节的急性扭伤,避免发展为慢性的踝关节不稳呢?

一、病人一定要正确认识踝关节韧带损伤的严重性,避免只重视骨折,而忽视韧带损伤。只有意识到韧带损伤的严重性,才能遵从医生的治疗安排,不至于和医生讨价还价,或者自作主张,“偷工减料”。

二、病人受伤后要及时制动休息,冰敷患处,避免负重行走,避免不恰当的按摩,以免患肢肿胀加重,不利于后续治疗。

三、要正确使用石膏固定或弹力绷带功能固定,为韧带的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不能因为怕麻烦、不方便,就擅自拆除固定,或缩短固定时间。

四、治疗后期要认真进行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训练,尤其外翻踝关节的肌肉力量;还要练习下肢本体感觉,加强单腿站立的平衡能力。

对于遗留有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病人,则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运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治疗方法。若是年龄已大,平时也不太运动,那倒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比如,加强肌力锻炼,必要的时候戴护踝保护,不穿高跟鞋,少走不平路,等等。但是,保守治疗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且效果未必可靠,所以,对于多数症状明显的病人,尤其是有运动需求的人,手术恐怕是最明智的选择。通过各种方法修复外侧韧带,可以迅速恢复踝关节的稳定,从而缓解前述的各种不适,得以回归各项体育活动。

通过以上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踝关节扭伤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以后生活中发生崴脚时,能够高度重视,积极治疗,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