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临床主要表现为思睡,虚弱,两腿无力,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易于疲劳及心前区闷痛,严重者可出现颤抖,面色苍白或青紫甚则昏厥。
低血压属中医“眩晕”、“厥证”、“虚劳”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素禀体虚,形气不足,或年老体衰,精气两亏,药物伤害,以致阳气不足,失其充 养,或精血亏虚,失于滋荣所致。根据本病基本病理以阳气亏虚为主,亦可虚中夹实,兼痰停瘀,病在脾、肾、心,涉及肝与肺。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肾阳亏虚、心脾两虚、中气不足等证型。低血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以下的几种小药膳:
1、归参山药猪心
配方:猪心200克,当归10克,党参30克,山药20克,食盐3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猪心切开,剔去筋膜,洗净,放入锅内,加少许盐。将党参、当归、山药装入多层纱布袋内,扎紧袋口,亦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猪心熟透,捞出猪心,切成薄片,用米醋、姜丝、大蒜、香油适量拌食。
功效:益气补血。
2、党参牛肉汤
配方:党参100克,五花牛肉500克。
制法:将党参用纱布袋装好扎紧,牛肉切块,同时放入锅中,加入姜、葱、料酒及适量水,大火烧沸,去浮沫,改小火炖3小时,至牛肉熟烂,取出党参,调味即成。可佐餐,也可单独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
3、参苓山药汤圆
配方:人参、茯苓、山药各10克,豆沙泥30克,干糯米粉、白糖、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将人参、茯苓、山药蒸熟,捣成泥,与豆沙泥、白糖、熟猪油共同拌匀,搓成拇指头大的丸子,备用。将干糯米粉放在盘中,然后放上参苓山药豆沙丸子,将盘于左右摆动,让丸子均匀粘上糯米粉,这时再将粘有糯米粉的丸子逐个蘸水,再放进盘中滚动,使其再粘上干糯米粉,如此反复操作三四次,便成为汤圆。将汤圆在沸水中煮熟,即可食用。可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服食。
功效:补脾健胃,益气补肾。
4、山药茯苓包子
配方:山药粉、茯苓粉各5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
制法: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水适量,浸泡成糊,蒸半小时后成糕状。调面粉,常法发面。以白糖、猪油、青红丝少许与山药茯苓糕合成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可作正餐食用。
功效:健脾补气。
5、淮山药泥
配方:淮山药200克,豆沙15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
制法:将淮山药粉碎成细末,加入白糖50克,加少许水,搅成细泥,放碗内,京糕加工成细泥,另放碗内,加白糖25克,拌匀,豆沙另碗内,然后将3个碗均上笼蒸熟透后,取出待用。将炒锅烧热,倒入猪油,依次炒京糕泥和豆沙,分别盛在淮山药的两边。将炒勺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芡,浇在三泥上面即成。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功效:健脾和胃。
6、藕丝羹
配方:嫩鲜藕500克,鸡蛋3个,京糕160克,蜜枣100克,青梅100克,白糖200克。
制法:将嫩鲜藕洗净,削去外皮,切成约5厘米长的细丝,放人开水锅内氽一下,捞出。京糕、蜜枣、青梅等均切成与藕同样的细丝。将3个鸡蛋清放入碗内,加入相当蛋清一半的水,用筷子打匀放在大盘内。置放笼里用武火蒸5分钟,即成白色固体蛋羹。然后将各种丝分为5份摆在蛋羹上,两端为藕丝,中间为京糕、蜜枣、青梅丝。锅内倒入200克水,放入白糖,烧开后,用湿淀粉勾成白色甜汁,淋至菜上即可。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开胃。
7、莲子猪肚
配方:猪肚1个,水发莲子40枚。
制法:将猪肚洗净,装入水发莲子(去心),用线扎紧肚口,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捞出晾凉,再将猪肚切成细丝,与莲子一起放入盘内。用香油、精盐、葱、生姜、太蒜等调料与猪肚丝、莲子拌匀即可食用。可单食,亦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补虚益气。
8、牛肉冻胶
配方:牛肉1000克,黄酒250克。
制法: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浮沫,每小时取肉汁1次,加水再煎,前后共取肉汁4次,合并肉汁,以小火继续煎熬,煮至肉汁稠黏时,加入黄酒,再熬至稠黏时停火,将黏稠液倒入盆内,冷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取牛肉胶冻3汤匙。
功效:益气健脾。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患者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适量饮酒(葡萄酒最好,或饮适量啤酒,不宜饮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快血流,促进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低血压患者还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