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虚西医肾病 差别要分清

中医肾虚西医肾病 差别要分清

男人肾虚和肾病是男性朋友较为混淆最多的医学术语之一。所以掌握和了解中医肾虚和肾病的区别对正确看待身体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中医肾虚和肾病都是怎样的关系。男性保健方面的专家就此问题做如下阐述。

生理上,中医所说的“肾”并不等同于西医的“肾脏器官”,而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其功能散在于内分泌、泌尿、生殖等系统之中,临床诊治尚需根据综合整体与局部症状,才能得出结论。

中医认为:肾藏精、肾主水、肾主骨、肾主纳气、肾开窍于耳、肾司二便等功能。肾藏精,是指生命的基本物质是藏之于肾的,其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者结合,储藏于肾,供给*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需要。发育到青春期时,肾的精气开始旺盛,女子有月经来潮,男子有*排泄,性机能也逐渐成熟,这些都与肾的精气有关。随着*的衰老,肾的精气逐渐衰减,性功能减退。

肾虚并非都是肾脏出了毛病。肾虚分成广义的肾虚和狭义上的肾虚,目前社会上常说的“肾虚”,实际上是狭义的肾虚,如遗精、阳瘘、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广义上的肾虚是指中医证型,如具有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晕乏力、小便频多等可以属于中医的肾虚证的范围。

西医没有肾虚一说,西医所说的肾病与中医肾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医肾虚不能等同于西医肾病,如有肾虚不一定有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等肾脏有了什么疾病;西医肾病主要是指肾脏的结构或是功能上出现病理改变,如肾炎、肾衰等属于西医的肾病。

西医一些疾病,如肾炎、肾衰等临床上部分病人可有肾虚表现;但不是所有的肾病都有肾虚表现。有的病人可表现为湿热、湿浊等证候。根据中医理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就是说慢性肾衰如果表现为实证者,不能用补的办法,而应该用泻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