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做慈善比拍电影要辛苦100倍

李连杰:做慈善比拍电影要辛苦100倍

 

从1997年开始,我专心寻找生命的答案

2007年的李连杰已与1997年的李连杰完全不同,他说,自己是被海啸冲出来的。在生命接近死亡的边缘之后,他开始从事慈善事业,建立了“壹基金”。在上海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李连杰说:“做慈善不容易,我把这20年来的人脉,都用在这个壹基金上了。”

10月12日,蒙特利尔凌晨6:30,李连杰早早赶到机场,准备飞往上海。他利用等飞机的40分钟,通过越洋电话,接受了《外滩画报》的采访。在加拿大拍摄电影《木乃伊3》的间隙,李连杰竟然还像在横店拍摄《投名状》时每周末返回上海宣传“壹基金”一样,此次专程到沪,还是为了他的“壹基金”。

不过,这次在上海与他合作的,是两个美国公司——NBA和迪斯尼。“做慈善比拍电影要辛苦100倍都不止。”他说。这位向来低调内敛,甚至给人害羞感觉的功夫电影巨星,今年年初,忽然脱胎换骨般高调起来,在短时间内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在各大媒体频频亮相,由此也招来非议。

对此,承认自己有一点点自闭的李连杰,用带点粤语拖腔的普通话说:“没办法啦。拍电影,别人总是会为你准备飞机的头等舱。但为了慈善,我可以去求我们片场里的场记,而且我也可以一上飞机就开讲。”

“40岁以前,我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为了我的家人和自己拼命赚钱;但40岁以后,我发现即便是不工作,下辈子吃喝的钱也够了。这时,我就开始关注大我。”李连杰说。

事实上,李连杰的人生角色和电影中的一样,在不断嬗变。从最初的武术天才到电影巨星,再到虔诚的佛教徒。“我这一生,见过不少皇后、总统,也和黑社会的人打过交道。一个在内地长大的人,孤身闯到了香港,然后从香港又走到美国,去完全陌生的西方世界里闯荡。每一个阶段,我受到的心灵冲击都很巨大。”李连杰说。

上个世纪70年代,李连杰在小学二年级那年暑假,被吴彬教练千里挑一选进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此后,李连杰一头扎进武术世界,11岁时,他获得第一个武术比赛冠军,开始有了固定的薪资,可以拿钱回家帮助家庭。李连杰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国家规定,一块金牌,工资涨一级别。”他说。此后,李连杰连续五年夺得全能武术金牌,十来岁的他,在级别上已经达到高级工程师、正教授的级别,工资拿到了当时的顶级水平88元。“我从来没有打开过自己的工资包,从来都是捧在手里交给了妈妈。”他说。这一习惯,后来在他结婚后,也没有改变,只不过这个替他打理的人变成了利智。

1982年,17岁的李连杰被张鑫炎一眼相中,令他出演《少林寺》。在拍摄《少林寺》的时候,李连杰的腿断了。“其实整个1980年代,我每拍一部电影,身体就要断一处,钱一块、两块、三块地涨,身体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断一次。我断过手腕儿、腰板、脊椎。”回忆起这些鲜为人知、令人动容的细节,李连杰颇为淡然。10月17日,李连杰出现在中福会少年宫。因为他的壹基金和迪斯尼共同组建了“迪斯尼开心小屋”,李连杰戴着红领巾,和小朋友一起围在小桌旁边给纸上的木偶老人涂色彩,一同嬉戏的还有两位NBA巨星乔治?格尔文和瑞克?巴里,他们都是壹基金的永久义工。以后,这个设在青少年宫的“迪斯尼开心小屋”,将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