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男人世界 > 保健养生

盘点夏天心脏病突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盘点夏天心脏病突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酷暑盛夏,在湿闷的空气中,水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氧气的含量则明显下降。特别是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升高时,常可见到心脏病患者猝死的报道。据临床研究证实,当气温超过33℃时,*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导致夏天心脏病患者猝死原因

1. 随着气温的升高,*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这样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

2. 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3. 夏天出汗多,*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4. 闷热的天气,人的情绪容易烦躁,植物神经紊乱。医学研究表明,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

5. 夏夜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

6. 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充足,活动适量,又服用了有效的血管扩张剂时,病人可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二、心脏病患者安全度夏应注意以下八点

1、动静适宜

活动锻炼宜在清晨较凉爽时进行,切忌在烈日下锻炼。活动强度要适量,时间不宜太长,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缺血发作;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2、防暑降温

在室外活动或劳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防止因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而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肌缺血而诱发心绞痛。当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25℃左右为宜,这样既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又可以减低室内空气的湿度,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