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丙肝 > 丙肝预防

丙肝的传染途径和预防要点

丙肝的传染途径和预防要点

我们都知道乙肝具有传染性,同样的是丙肝也具有传染性,而且丙肝的传染途径也是有很多的。比如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而且也可以通过性传播。但是,不仅仅只有这两种传播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传播方式。下面我们通过下文来具体了解下:

丙肝的传染途径

1、母婴传播:大量研究表明HCV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这是引起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之一。

2、生活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夫妻、子女、复杂父母之间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特别是在非输血传播的患者中可能占重要地位。

3、输血和血液制品:供血员、静脉毒瘾者均可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和血制品感染丙型肝炎;采血和血球回输的交叉污染;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也是引起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

4、通过性传播:如丙型肝炎患者的恋人、及性混乱者均存在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

5、接受脏器移植者:可通过血清抗-HCV阳性的器移植供体、骨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这也是引起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原因之一。

6、丙肝是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所引起的,HCV为含脂质外壳的球形病毒,具有囊膜和刺突结构,主要在肝细胞内复制。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丙肝分布比较广泛更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症状。

疾病预防

(一)丙型肝炎疫苗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二)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H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严格筛选献血员。应发展HCV抗原的检测方法,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三)经皮和黏膜途径传播的预防

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安全教育,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四)性传播的预防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疾病预后

急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 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饮食注意

丙型肝炎的饮食无特殊要求,急性期清谈饮食,慢性肝炎饮食营养均衡即可。注意避免大量服用滋补类食物如甲鱼汤,人参类补品。

温馨提示,通过阅读上文我们了解了丙肝的传播途径。由此可见丙肝有很多的传播途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传播途径,进而才可以预防丙肝的发生。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