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伤寒 > 伤寒检查

伤寒患者的常见检查方法

伤寒患者的常见检查方法

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伤寒这种疾病,很多的人出现这种疾病之后,还会造成恶心呕吐,导致身体发热,危害性很多,所以,平时应该全面了解这种疾病的发展,并且要注意一些治疗方法,有效地进行诊断,那么,伤寒患者的常见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检查项目:

1.血常规。白细胞偏低或正常,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及观察病情都有价值,其消长与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减少。

2.尿常规。极期可出现尿蛋白及管型。

3.粪便常规。在肠出血时有血便或潜血试验阳性。少数患者当病变侵及结肠时可有黏液便甚至脓血便。

4.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逐渐下降,病程的任何阶段都可获得阳性结果。用玫瑰疹刮取物做培养也可获阳性结果。对已用抗生素的患者,可取血凝块做培养。

5.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其阳性率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较小。

6.粪便培养。整个病程中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达75%,但应排除胆道带菌而患其他疾病者。

7.尿培养。病程第2周后出现阳性者可达50%。

8.胆汁培养。用十二指肠引流的胆汁培养,对病程后期的诊断和发现带菌者有意义。

9.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肥达反应所用的抗原有伤寒杆菌的O抗原、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5种。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常在病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其效价随病程的演变而递增,第4~5周达高峰,至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10.其他免疫学实验。检测血清或尿中伤寒抗原或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对伤寒的早期诊断有意义。

治疗伤寒的方法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病人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

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

应鼓励病人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25~50mg或地塞米松1~2mg,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或口服强的松5mg,每日3~4次,疗程不超过3天。

希望大家尽早了解这些检查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有效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调节方法,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免造成更多困扰,而且要注意科学的治疗。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注意多休息,有效鉴别诊断,平时需要注意隔离患者,要注意增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