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蛔虫病 > 蛔虫病预防

防治蛔虫病的方法常见的是什么

防治蛔虫病的方法常见的是什么

很多孩子因为患上蛔虫病,在夜间都会出现磨牙的症状,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发烧等一些比较常见的症状,长时间如此的话就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很多家长都想了解防治蛔虫病的方法,以便能够帮助孩子远离这种疾病。

1·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2·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3·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4·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临床表现

1、幼虫移行期 少量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但短期内生吃了含大量感染期蛔虫卵的蔬菜和其他被污染食物的患者,常可引起蛔虫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此症潜伏期一般为7~9d,临床上出现全身和肺部症状。

2、成虫引起的症状 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患者以腹痛最常 见,位于脐周,呈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有腹肌紧张 与压痛。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消化不良,烦躁不 安、荨麻疹等,时而腹泻或便秘,常突然发生脐周阵发性疼痛,按之无压痛。亦可有腹泻、便秘等。

儿童患者有时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

疾病预防

1. 驱虫 驱除人肠内蝴虫包括病人和带虫者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2. 管理粪便 管理粪便,使粪便无害化,建筑卫生厕所等。

3. 宣传教育 宣传蛔虫病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减少感染机会。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总结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蛔虫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家长们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待疾病进行预防,在进行防治的同时,家长还要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应该及时地对孩子进行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