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毛滴虫病的特征

阴道毛滴虫病的特征

大家对于阴道毛滴虫病都已经不是特别的陌生了吧,阴道毛滴虫病的发生多是因为此不注意卫生情况而造成的感染,对于阴道毛滴虫病我们还是需要及时的去治疗的,治疗前先让我们的小编带您了解一下关于阴道毛滴虫病的特征是什么样的吧:

滴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常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如女性的阴道和尿道、男性的尿道和包皮内。*正常阴道呈酸性,酸碱度小于4.5,可抑制杂菌生长,称阴道自净作用。而当妊娠或其他因索引起菌群失调、阴道环境稍变碱,酸碱度为5.5~6.0时,有利于毛滴虫生存、繁殖致病。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力随着虫株及宿主生理状况、免疫功能、内分泌以及阴道内细菌或真菌感染等而改变,尤其是妇女在妊娠及泌尿生殖系统生理失调时更易出现炎症。感染数天后,阴道粘膜出现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白细胞炎症反应。

健康妇女阴道因乳酸杆菌作用,ph值维持在3.8-4.4之间,可抑制其他细菌生长,不利于滴虫生长,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然而滴虫在阴道中消耗糖原,妨碍乳酸杆菌的酵解作用,影响乳酸浓度,从而使阴道ph转为中性或碱性。妊娠及月经后的阴道生理周期使ph接近中性,这些都有利于滴虫繁殖,因而感染和复发率较高。

感染初期,毛滴虫对阴道上皮细胞粘附,并产生细胞外毒性因子。粘附过程除涉及到至少四种粘附蛋白(2-65kd)的参与外,还与毛滴虫的阿米巴样变形有关,已报道毛滴虫分泌的毒性因子包括:细胞分离因子,两种半胱氨酸蛋白酶(30kd和6kd),以及一种溶血毒素。溶血作用可能是滴虫与红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

致病机制:健康女性阴道内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呈酸性(ph 3.9-4.4),借此可抑制虫体和(或)细菌生长繁殖,此即阴道的自净作用。滴虫寄生时,虫体消耗了阴道内的糖原,妨碍了乳酸杆菌酵解作用,降低了乳酸浓度,使得阴道内ph值由原来的酸性转为中性或碱性,从而破坏了“阴道自净作用”,使得滴虫得以大量繁殖并促进继发性细菌感染,造成阴道粘膜发生炎性病变。

临床症状:最常见的为阴道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烧灼感。阴道内窥镜检查可见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泡状,有异味,或呈乳白色的液状分泌物。合并细菌感染时,白带呈脓液状或为粉红色粘液状。感染可累及尿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少数病例可见膀胱炎。

当感染累及前列腺、储精囊,或高位输尿管时可出现尿痛、夜尿,前列腺肿大及触痛和附睾炎等症。

阴道毛滴虫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对于这个疾病的发生我们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的,上文已经给朋友们介绍了有关于阴道毛滴虫病的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果生活当中一旦发生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