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猩红热 > 猩红热常识

了解猩红热的特征表现

了解猩红热的特征表现

在很久以前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猩红热这种疾病的发病频率是非常频繁的,虽然说随着现在医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也有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也并不是那么的频繁了,但是为了避免以防万一的情况,大家还是应该要对这种疾病的特征表现进行一下了解。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儿童。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传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及全身细小密集红斑为特征。同时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还可见到四种特异性表现,即杨梅舌、帕氏线、环口苍白圈和手套、袜套样脱屑。那么这些体征具体如何,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那么猩红热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

(4)高烧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

(5)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猩红热食疗方法

五汁饮:梨、荸荠、藕、麦冬、芦根组成,可经常饮用。

罗汉果饮:罗汉果切成片泡茶饮。

绿豆薄荷汤:取绿豆50克,加水适量,煮熟后,取汤汁500毫升,加入薄荷3克,煮沸1~2分钟,经常饮服。

青橄榄、桉叶糖、薄荷糖:将青橄榄、桉叶糖、薄荷糖经常口含服用,可减轻喉痛。

生拌白萝卜:白萝卜切块加白糖,可佐餐食用。有清热、通气、开胃作用。

患有猩红热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方法来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小孩子因为身体抵抗弱的原因,往往是这种疾病的主要高发人群,那么为了避免药物给孩子带来的身体伤害,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食疗方法来帮助孩子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所以专家就为我们讲解了对于这种疾病的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