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艾滋病 > 艾滋病治疗

艾滋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艾滋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艾滋病在世界各地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数据都引人担忧,不少人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关于艾滋病的治疗也是该病的一大热门话题。以下我们就结合中医的精髓聊聊艾滋病的治疗原则。

在中医的观点里面,自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艾滋病的治疗原则,在疾病的早期属正虚邪实者,应以扶正与祛邪并用。体质尚好者,以祛邪为主,体质差者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在中、晚期则以扶正为主。本病宜分阶段治疗,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病临床所见,常寒热虚实错杂,临证须详加辨识。例如艾滋病人腹泻一症,有的需用温补固涩,有的需用苦寒渗泄,有的则需投用分消清利之剂,也有不少患者后期出现伤寒“厥阴下利”证候,而需用乌梅丸治疗者。

该病至晚期机体抗病能力极低,其所出现的证候多属虚劳表现。《素问》中有关“五劳所伤”、“五虚死”,《难经》中有关“虚损”,以及《金匮》中有关“虚劳”等的证治均可作为临床试治中的参考:

1. 艾滋病的治疗应着重于早、中期患者。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出现感染时,因其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已趋衰竭,此时即使应用扶正补剂,也往往是“虚不受补”出现“攻之不宜,补之不受”的局面,患者常很快死亡。

2. 腹泻、咳嗽、鹅口疮、发热是本病最难控制的症状。

腹泻多为黄色水样,便常伴有腹痛、肠鸣、便次频繁,严重者每小时可达2-3次,一般多由念珠菌等所引起,用芩、连等苦寒药常效果不佳,有时用之腹泻反而加剧。咳嗽多呈顽固性干咳,痰粘而少,常伴有胸痛,一般止咳化痰药难以奏效。鹅口疮的治疗效果也差,锡类散或冰硼散等药局部外用仅可暂时缓解。发热以低烧为多见,一般辛凉清热剂难以控制。

3. 肺结核、疟疾、鹅口疮、贫血等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

患者病至后期均形体消瘦,神情疲惫,气短,盗汗,关节酸痛,低烧而心率快。血化验血小板一般正常,但白细胞减少者多见,淋巴细胞多偏低,血红蛋低,血沉快。如患者白细胞总数<3000/mm3以下者,预后极差。

4. 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皮肤丘疹或水疱样皮疹。

大小不等,瘙痒,或出现大片黑褐色苔藓样皮疹,经治疗可部分减轻或消退,但易复发。患者的头发多呈稀疏而枯槁无华,可能与贫血有关。大多数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颌下、颈部、腋下及腹股沟部,无明显压痛,部分患者治疗后可缩小。

小编希望大家了解了中医提出以上的艾滋病情况,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状况分析看看自己是属于什么范围。再结合医生的正确指引,合理饮食,良好的心情配合治疗。切忌浮躁。祝大家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