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肺结核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感染。飞沫感染是指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口腔和鼻腔中携带的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排出,并随着颗粒和微小的液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传播。当健康人吸入这些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时,就有可能感染肺结核。

  此外,消化道对结核菌有较强的抵抗力。结核菌进入胃后容易被胃酸杀死,因此消化道感染通常是通过饮用未煮沸的牛奶引起的。例如,内蒙古的一项调查发现,那些有喝生牛奶习惯的农牧民肺结核患者占了10.6%。

  此外,肺结核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许多动物如猪、猫、狗、牛、羊、鹿和猴子都可能患有结核病。人类接触这些动物时,不仅容易感染这些动物,而且还可能将自己的结核病传播给它们。例如,北京动物园的一些观赏动物被诊断为肺结核,它们的痰中的细菌被认定为人类结核杆菌,表明观众感染了它们。

  目前,人们对于肺结核的传播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传统观点认为灰尘和细菌是主要感染源,现在则称之为灰尘和气溶胶感染。这意味着当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时,细菌会随着灰尘飞扬并被他人吸入,引起感染。因此,在过去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特别强调对肺结核患者痰液的消毒,鼓励患者将痰液吐入煮沸的痰瓶中,在农村也可埋掉,同时也需要在民众中广泛宣传,禁止随地吐痰。此外,还应注意将患者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可以分房但不可分床,注意患者食品的消毒,防止消化道感染的发生。

  当然,除了上述感染途径外,还需要注意那些排毒的患者通过呼吸道说话、咳嗽和打喷嚏释放的微滴核的传染性。现代对呼吸道传播机制的研究认为,排毒患者通常在大声说话、笑、唱歌、咳嗽、打喷嚏时会释放出带有结核菌的唾液微滴核。这些微滴核的直径小于4微米,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引起感染。如果微滴核的直径大于5~10微米,吸入支气管后就不能进入肺泡,最终会被支气管壁纤毛运动和患者的咳嗽排出体外,不会引起感染。因此,住在与排毒患者同一房间的儿童和年轻人是最容易感染肺结核的。

  总结起来,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感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和接触患有结核病的动物传播。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外出,及时检查,不要让肺结核得到发展,以保护自身和周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