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毛滴虫病的发病原因

阴道毛滴虫病的发病原因

对于阴道毛滴虫病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确这样的疾病在生活当中不是很常见,但是这样的疾病对于患者健康的危害,确实非常大出现了这样的疾病我们一定要根据病因才好对症治疗,而且要根据病因做好对于阴道毛滴虫病的预防,所以首先了解阴道毛滴虫病的产生原因很重要。

发病原因

阴道毛滴虫病阴道毛滴虫首先由Donne(1836)在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发现,次年定名为trichomonas vaginalis。

1.毛滴虫形态:本虫与人毛滴虫、口腔毛滴虫一样均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阴道分泌物或培养基的新鲜标本,形状与大小随虫种的来源、培养基的渗透压和虫体的分裂而不同,典型者为梨形或卵圆形,大小9.7(4.5~19)μm×7(2.5~12.5)μm。胞质均匀光润、透明,借其前端四根鞭毛摆动前进,并以波动膜波动作螺旋式运动。

阴道毛滴虫亦可形成伪足,供取食或附着用。轴柱贯穿虫体,从末端穿出。

2.毛滴虫构造:经苏木精或吉姆萨染色后,虫体前端可见五颗排列成环状的毛基体,从毛基体发出四根前鞭毛和一根后鞭毛。

波动膜和基染色杆亦从毛基体发出,圆形或梨形的虫体细胞膜及细胞质向体外延伸的一条波浪形膜结构,其外缘游离,后鞭毛发出后即附在波动膜外缘并向后延伸,与波动膜起止一致,但两者并无组织结构上的联系。

虫体前1/3处有一椭圆形的核、核膜双层并有核孔。核质为细微颗粒,内有6~8个大小相近的电子致密的染色质颗粒和一个核仁。核膜外周有内质网并与核孔间有微管相通。核附近有副基体和副基纤维。电镜下毛基体有五个,在虫体前部成环状排列组成中心体,外面由双层膜的鞘包围,共同构成中心体器。四根前鞭毛分别由第一、三、四、五毛基体发出,第二毛基体则发出一根后鞭毛和基染色杆,副基纤维则附着于第三毛基体基部并向后伸延至核水平。轴柱为双层膜透明筒状结构,分轴头、干和尾三部分。

此外,虫体内还有圆形和椭圆形的食物泡、空泡和大小不等的致密颗粒。虫体还有一独立的发育完全的高尔基复合体。

3.毛滴虫的生存方式:虫体主要通过渗透方法吸取营养,因此在新鲜阴道分泌的虫体多无食物泡,胞质内几乎没有细菌。虫体也可以依靠伪足将黏附在其表面的固体食物吞进体内。阴道毛滴虫能利用葡萄糖及其聚合体,其中麦芽糖更有利于虫体生长。虫体还可以利用血清、蛋白胨和消化酪蛋白。此外,核糖核酸、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B、泛酸和磷酸均为促进虫体生长的必要成分。

4.毛滴虫的增生:阴道毛滴虫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法增生。在阴道分泌物或培养基中,虫体可以多分裂法增生,一个虫体最多可分裂为16个。

综合上面文章内容的介绍大家对于阴道毛滴虫病的形成原因有了了解,从这些形成原因当中我们可以得知阴道毛滴虫病,的确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疾病,所以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人们要重视做好对于阴道毛滴虫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