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猩红热 > 猩红热预防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具体的有哪些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具体的有哪些

猩红热的传染性很强,而且传染途径非常的多,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传染,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血液进入传染,如果要想远离这种疾病,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关于猩红热的知识,多了解一下猩红热的传播途径,这样我们才可以远离猩红热这种疾病,下面就看一看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具体的有哪些呢?

1、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受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2、 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伤寒、丝虫病和蛲虫病等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原体的原始部位是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3、 血液传染病:也叫虫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均属于血液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媒介生物—吸血昆虫传播的。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

介绍猩红热的检查项目

1.血象: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分泌物和伤口分泌物培养可有乙链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拭子涂片可发现乙链菌。

4.应做X线、心电图等检查。

以上就是介绍的猩红热的传播途径和相关检查项目,可见猩红热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很大猩红热的检查方法有很多,患上了猩红热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就会危害患者的其他器官。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有及时的检查才可以避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