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流脑 > 流脑预防

怎么防治流脑呢

怎么防治流脑呢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茵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现瘀点和脑膜刺激症。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班及脑膜刺激征。那么该疾病都有哪些具体常识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1、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全年与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11月后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以14岁以下年龄、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

2、感染流脑后初为低热、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体温升高、畏寒,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皮疹等。病情严重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婴幼儿病情更为凶险。

3、为保证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全市已加强了流脑报告,同时已储备了一定量a+c流脑疫苗和预防药物,以满足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在流脑的高发季节,—定要做好预防工作,注意通风、保暖和个人卫生,适当锻炼。此外,未接种a+c流脑疫苗的青少年可到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站接种点进行预防接种。

4、今年冬春气候变化不定,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一旦发热伴头痛、咽痛、咳嗽症状,市民如出现有类似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去或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特别不要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要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要及时接种流脑疫苗;居室要开窗通风,并经常用过氧乙酸等消毒;要养成个人良好的健康行为,勤晒衣被,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勤洗手,经常锻炼身体;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密切接触过流脑病人的人,可采用磺胺类药物预防。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流脑。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流脑疾病的具体常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广大朋友们要注意意识到该疾病的严重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减衣物,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该疾病的严重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