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猩红热 > 猩红热检查

猩红热的常见发病类型是什么

猩红热的常见发病类型是什么

一般来说猩红热这种疾病都是通过呼吸,咳嗽和打喷嚏等方式进行传播,但是患者患病时很多人都会将这种疾病与感冒相混淆,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引起的,现在我们就请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下这种疾病的发病症状。

疾病危害

患者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后,病原体侵入*后咽部引起化脓性病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脾、肾、心肌、淋巴结也可出现炎症性病变。临床典型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引起死亡。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潜伏期1~7天,一般为2~5天,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普通型

在流行期间大多数患者属于此型。临床主要表现为:

①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②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渗出液,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③皮疹:皮疹是猩红热最显著的症状。典型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一般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疹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近年来,由于患者很早使用抗菌素,干扰了疾病的自然发展,出现症状轻者多见,常仅有低热、轻度咽痛等症状,皮疹、脱屑等症状较轻,但仍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并发症,损害心脏、肾及关节。

皮疹特征:

Ⅰ 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

Ⅱ 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

Ⅲ.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又称为“杨梅舌”。

Ⅳ“口周苍白圈”如颜面部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 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Ⅴ“帕氏线”(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称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帕氏线)

专家向我们介绍了猩红热的发病类型,以及每种发病类型的发病症状,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判断患病类型,并做到对症治疗。另外我们还要了解这种疾病的并发症,并提前对这些并发症做好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加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