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炭疽病 > 炭疽病常识

炭疽病患者形成原因

炭疽病患者形成原因

由于生活当中一些人对于炭疽病疾病的形成原因不太了解,所以在患有炭疽病这个疾病的时候,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去对症的采取治疗措施,这样的状况之下导致疾病总是得不到有效的康复,一起来关注炭疽病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系一需氧或兼性厌氧,无鞭毛的粗大杆菌,长4~8μm,宽1~1.5μm;菌体两端平削呈竹节状长链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在*内有荚膜形成并具较强致病性,无毒菌株不产生荚膜,炭疽杆菌生活力强,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炭疽杆菌繁殖体于56℃2小时,75℃1分钟即可被杀灭,常用浓度的消毒剂也能迅速杀灭,在体外不适宜的环境下可形成卵圆形的芽胞,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自然条件或在腌渍的肉中能长期生存,在皮毛上能存活数年,经直接日光曝晒100小时,煮沸40分钟,140℃热3小时,110℃高压蒸气60分钟,以及浸泡于10%福尔马林液15分钟,新配石炭酸溶液(5%)和20%漂白粉溶液数日以上,才能将芽胞杀灭。

炭疽杆菌的抗原组成有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及芽胞抗原四种,荚膜抗原是一种多肽,能抑制调理作用,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也能抗吞噬;菌体抗原虽无毒性,但具种特异性;保护性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芽胞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炭疽杆菌繁殖体能分泌炭疽毒素,此毒素由第Ⅰ因子(水肿因子,EF),第Ⅱ因子(保护性抗原,PA)及第Ⅲ因子(致死因子,LF)所组成的复合多聚体,3种成分个别注入动物体内均无毒性,但保护性抗原加水肿因子或致死因子则可分别引起水肿,坏死或动物死亡。

【发病机理】

当一定数量的芽胞进入皮肤破裂处,吞入胃肠道或吸入呼吸道,加上*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借其荚膜的保护,首先在局部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导致组织及脏器发生出血性浸润,坯 煞费苦心和严重水肿,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肠炭疽及肺炭疽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即迅速沿淋巴管及血循环进行全身播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脑膜炎,皮肤炭疽因缺血及毒素的作用,真皮的神经纤维发生变性,故病灶处常无明显的疼痛感,如*健康,而进入体内的芽胞量少或毒力低,则可以不发病或出现隐性感染。

炭疽杆菌的致病主要与其毒素中各组分的协同作用有关,炭疽毒素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加之急性感染时一些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从而使小血管扩张,加重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灌注量;又由于毒素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内凝血系统及释放组织凝血活酶物质,血液呈高凝状态,故DIC和在炭疽中均较常见,此外,炭疽杆菌本身可堵塞毛细血管,使组织缺氧缺血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

在综合看完了这篇文章内容的介绍之后,我们对于炭疽病的形成原因有了深刻的了解,了解了这些复杂的形成原因,希望在以后我们能够更好的去避免这些诱发因素,积极的采取预防工作,使我们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有效地远离炭疽病疾病拥有健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