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破伤风 > 破伤风预防

破伤风疾病防治的误区是什么

破伤风疾病防治的误区是什么

对于破伤风疾病的发生大家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吧,破伤风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破伤风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那么破伤风疾病防治的误区是什么样的呢?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有关于破伤风疾病防治的误区就先给您介绍到这里了,破伤风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危害性,为此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破伤风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