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病状分类是怎样的

细菌性痢疾的病状分类是怎样的

细菌性痢疾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当人们长期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吃一些不干净或者是有细菌的食物,就会产生细菌性痢疾疾病出现,使患者遭受严重的腹痛,也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那么,细菌性痢疾的病症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的病状分类

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休克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口唇及肢端青紫,皮肤呈花斑状,血压降低,少尿、无尿,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脑水肿型(颅压增高,血压升高,嗜睡,反复呕吐、惊厥,面色苍白,继而昏迷,呼吸衰竭)及混合型(是以上两型的综合表现,最为严重)。由于中毒型的肠道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

中性痢疾的表现分类:

1、休克期(周围循环衰竭型):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1)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皮肤指压阳性。(2)血压下降。(3)脉搏细数,心率快,心音弱。(4)尿少或无尿。(5)出现意识障碍。以上五种项亦为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重症病例休克不易逆转,并发DIC、肺水肿等,可致外周笥呼吸衰竭或MSOF,而危及生命。肺水肿时X线胸片提示,肺门附近点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伴支气管纹理增加。

成为中毒型菌痢临床特征,为全身性中毒症状及痢疾症状均严重,腹泻频繁,多为血水便,甚至大便失禁。由于失水和酸中毒,常于短期内发生休克。

2、脑型(呼吸衰竭型) 为严重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早期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进入昏迷后一切反射消失。

3、混合型 以上两型同时或先后存在,是最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病死率极高。该型实质上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与衰竭(MOF)。

温馨提示,对于严重的细菌性痢疾症状,是会对患者产生一些器官衰竭,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非常不利,全面地掌握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因素,在生活中积极的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养成爱喝白开水的好习惯,减少腹泻疾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