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出血热 > 出血热常识

出血热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哪些

出血热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哪些

出血热是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疾病了,它的发现历史也比较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传,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影响,出血热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哪些呢?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的发生,要采取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措施。实践证明,当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人群发病可完全得到控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疫区人人皆知出血热的症状和预防办法,重视灭鼠防鼠,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措施,以减少发病和死亡。要搞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

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螨类叮咬。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在灭鼠过程中,做好野外疫源地作业及留宿中的个人防护。对病家和医院的病人,动物宿主排泄物、污染物等要及时做好消毒处理,常用消毒剂有甲酚皂溶液(来苏尔)、含氯制剂等。对高发疫区的易感人群以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可进行出血热灭活的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应在流行高峰季节开始前一个月内完成。目前国内研制的出血热疫苗主要有三种:(1)沙鼠肾细胞HTN型(I型)疫苗,采用Z10株I型病毒(浙江省分离)研制成,对I型病毒、II型病毒攻击均有良好保护作用。(2)地鼠肾细胞疫苗,采用L99株II型病毒(江西省分离)研制成,对I型病毒、II型病毒攻击均有良好保护作用。(3)乳鼠脑纯化疫苗,采用LR1株I型病毒(陕西省分离)研制成,对I型病毒攻击有良好保护作用。疫苗接种方法和保存方法、有效期,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p#出血热#e#

要严格执行《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预防实验室感染。卫生防疫部门还要做好出血热疫情监测,及时掌握鼠间带毒状况与人间疫情动态。(HV)的鼠类传播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迄今世界上发现有173种陆栖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主要的宿主动物有黑线姬鼠,黄喉姬鼠、褐家鼠、欧洲棕背鼠平 等。我国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有野栖的黑线姬鼠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前者主要是携带汉滩病毒的姬鼠型(也称野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后者主要是携带汉城病毒的家鼠型ERF的传染源。欧洲棕背鼠平主要分布于北欧、东欧一些国家,黄喉姬鼠主要分布于巴尔干半岛,它们是这些地区引起出血热主要传染源。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有关上述疾病的知识,我们要注意生活细节,做好护理工作才能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对于破伤风患者,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