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出血热 > 出血热常识

出血热的流行及传播特点

出血热的流行及传播特点

对于出血热疾病的出现我们还是应该重视起来的,出血热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身体及正常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性,为此大家对于这个疾病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那么出血热的流行及传播特点是什么呢?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是经啮齿动物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几年,城乡轻型家鼠型出血热病例有所增加。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野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临床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征和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人群对此病有普遍易感性,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本病临床症状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如患者在患病之初自以为是感冒,想“扛”过去,不住院救治或因医生误诊误治,可导致死亡。

3~5月是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高峰季节。由老鼠传播的出血热每 6年有一次流行高峰,我国出血热病人约占全球发病总人数的90%。据卫生部近期公布的2004年全国疫情数,去年出血热在国内有小型流行或暴发,全年共报告发病25041人,死亡254人,与上一年度相比,发病率上升了10.54%。

出血热的流行及传播特点

与野鼠型出血热相比,家属型出血热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性强,扩散快;全年均有散发,发病高峰期为春季3~5月;地区分布广泛,散发中有暴发,可随车、船等交通工具远地传播;疫源地多为城乡结合部(近郊区)、旧房拆迁区、建筑工地或农贸集市,多与卫生条件差有关;高发人群以流动人口为主,特别是建筑工地的民工,城市居民发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为20~50岁的青壮年,且男性高于女性。

出血热具有多途径传播的特点,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类五种,即由老鼠传播、螨虫传播和经胎盘传播。其中鼠类传播又包括通过破损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三种途径,这也是出血热的主要传播方式。

大家现在是否对于出血热的流行及传播特点是什么的问题都已经了解了呢,希望这些能够给您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出血热疾病的发生我们是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积极的去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