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伤寒 > 伤寒常识

伤寒疾病的病因病理

伤寒疾病的病因病理

对于伤寒疾病的发生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吧,伤寒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的健康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为此我们大家对于这个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不可以耽误病情,那么伤寒这个疾病的病因病理是什么样的呢?

已经确诊为伤寒病的病人,突然发生右下腹痛,短时间内扩散至全腹,并伴有明显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等腹膜炎征象,X线腹部透视或拍片发现气腹,诊断多不困难。全身反应常表现为体温初降后升和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升高,这就不同于一般没有并发症的伤寒病人。由于伤寒病人常有体弱、腹胀.所以腹肌紧张往往不明显,对腹部叩诊肝浊音界缩小和消失也不易正确评价,因此易造成误诊。部分病人在穿孔发生前可先有腹泻、腹胀、肠出血等表现,或有饮食不调和误用泻剂等诱因。

疾病病因

肠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肠伤寒病变最显着处是在回肠末段,病变的淋巴集结发生坏死,粘膜脱落形成溃疡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发肠穿孔也多在此期间。80%的穿孔发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内,多为单发,多发穿孔约占10%一20%。

病理生理

肠穿孔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肠伤寒病变最显着处是在回肠末段,病变的淋巴集结发生坏死,粘膜脱落形成溃疡多在病程的第2~3周,所以,并发肠穿孔也多在此期间。80%的穿孔发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内,多为单发,多发穿孔约占10%一20%。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惟一的传染源是患者或带菌者。病原体主要从粪便排出。尿液亦偶有排菌,但远不如粪便排菌重要。患者从潜伏期直到病愈恢复,疾病全过程都可排菌,具有传染性。潜伏期内,患者从粪便排菌,称潜伏期带菌,一般不易察觉。但在发病后2~4 周之间的排菌量最大,传染性最强。恢复期粪便排菌逐渐减少,约2%~5%患者于恢复期后仍继续排菌,一般在3 个月内停止,称为暂时带菌者。少数患者则可长期,甚至终生排菌。病后3 个月以上仍不停止排菌,则称为慢性带菌者。还有极少数无伤寒病史的“健康带菌者”,大都为间歇排菌。典型伤寒患者的传染源作用不容置疑。轻症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及时发现与隔离治疗处理,而且患者随意活动范围较大,向周围播散病原体机会也较多,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慢性带菌者一般以胆系带菌为主,原有慢性胆系疾患(如胆石症、胆囊胆管炎)的伤寒患者,较易成为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使本病不断传播,甚至引起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在本病发病率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慢性带菌者的传染源作用显得更重要。其重要性与慢性带菌者的排菌量、排菌持续时间、日常活动范围、从事的职业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慢性带菌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更为重要。

有关于伤寒疾病的病因病理疾病的介绍就先给您介绍到这里了,伤寒疾病的发生给患者朋友们造成的危害比较可怕,为此我们大家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这个疾病的发生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以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