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水痘 > 水痘治疗

对于水痘的治疗和隔离方法

对于水痘的治疗和隔离方法

大家要知道水痘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症状非常严重,传染性也非常的强,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好护理工作,在孩子患上这种疾病之后,也应该要避免孩子出现揉眼睛的情况,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对于水痘的治疗和隔离方法。

水痘的发病人群以中小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由于人员密集,所以传播就比较快。水痘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亦可由于接触病人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感染。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水痘传染性强,最易在托儿所、中小学校发生群体性感染,目前防止水痘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最好途径就是接种水痘疫苗和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接种疫苗一个月后有效。

水痘患者切忌不要用手直接揉眼睛,以免带来更大的危害。若婴儿感染水痘病毒,可为其套上手套,避免用手揉眼,防止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影响视力。儿童的自制力会稍微好一点,家长和医生可以教育他不要揉眼睛,以免引起感染影响视力。成年人也有可能患水痘,且症状比儿童水痘患者要严重。成年人的自制力是非常强的,对眼睛的保护意识也比一般的儿童要强烈。

家中若有水痘患者,要保持居室通风、光线充足,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在饮食上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为主。衣被不宜过厚过多,太热会使皮疹发痒。保持衣服被褥清洁,患者用具要暴晒或煮沸消毒;剪短患者指甲、勤洗手,保持双手的清洁,以免抓破水痘,引发感染。若出现诊后持续高温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立即就医。

水痘是由病菌引起的,有着极强的感染性,患者不要用手揉眼睛,这样会造成眼部的损伤。同时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对患者要进行精心的照顾。

儿童患水痘是很常见的,2至10岁的少年儿童容易发作。这种疾病非常容易传染,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更易使儿童患病。现在正处于冬季,正是儿童水痘的多发季节,家长更应该注意预防孩子的水痘。

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疱疹的浆液和口腔分泌物中。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也就是说如果健康的儿童与患水痘的儿童经常一起玩耍、说话、密切接触都可感染而发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应注意隔离,在完全治好以前不应去幼儿园或上学。即使是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小孩,也应隔离观察2~3周。因为感染病毒后不是立即发病,一般要经14~17天的潜伏期,长者可达3周。

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约90%发病。而且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儿科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水痘”患儿接触,以防此类疾病的传播。

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成人较儿童明显,一般1~2天内发疹。首先发于躯干,逐渐延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多,面部四肢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数小时后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水疱初呈清澈的水珠状,壁薄易破,伴有瘙痒。经2~3天而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病程约 2~3周。口腔、眼结合膜、咽部、外阴等粘膜也偶可发生损害,常形成溃疡而伴有疼痛。

皮疹并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规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现象。若水疱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皮肤坏疽,甚至引起败血症。此外,少数患者还可出现水痘性肺炎、脑炎、心肌炎及暴发性紫癜等并发症。

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此外,该病可并发脑炎、肺炎等,因此,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水痘的关键在于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由于水痘患者在出疹前l~2天至出疹后五天都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或接触直接感染,也可接触被污染物而间接感染,而且感染后可以不马上发病,因而对接触过水痘患者的孩子最好也隔离观察三周。那些因病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免疫功能受损的孩子,只要接触过水痘患者,应立即注射水痘疫苗,或在72小时内肌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以起到预防或减轻发病的作用。

相信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阅读,家长朋友们对水痘这种疾病也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也应该能够减轻对这种疾病的恐惧心理了吧!在这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里,家长还是应该要提前帮助孩子做好防护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孩子患上各种疾病的可能,让孩子能够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