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伤寒 > 伤寒预防

哪些是伤寒的有效预防措施

哪些是伤寒的有效预防措施

其实伤寒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伤寒杆菌所诱发的,那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这种疾病的出现,就要为伤寒杆菌做好预防工作,而这些之外,我们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还应该要注重其他的预防方法,调节好自己的身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对于伤寒的有效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及早隔离、治疗患者。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体温 恢复正常后15天为止。亦可进行粪便培养检查,1次/5~7天,连续2次均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患者的大小便、便器、食具、衣物、生活用品均须作适当的消毒处理。慢性带菌者的管理应严格执行。饮食、保育、供水等行业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应调离上述工作岗位,进行治疗,定期接受监 督管理。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3天。有发热的可疑伤寒患者,应及早隔离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为预防本病的关键性措施。做好卫生宣教,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与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饮用生水、生奶等。改善给水卫生,严格执行水的卫生监督,是控制伤寒流行的最重要环节。伤寒的水型流行在许多地区占最重要位置,给水卫生改善后,发病率可明 显下降。

3、保护易感者伤寒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能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预防效果尚不够理想,反应也较大,不作为常规免疫预防应用。在暴发流行区应急免疫问题上意见不一,对控制流行可能有一定作用。

介绍一下这些容易混淆的疾病

1、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亦可有持续头痛、发热、白细胞数减少,与早期伤寒相似。但此类患者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无脾肿大或玫瑰疹,血液等细菌培养及血清肥达氏反应均为阴性,一般病程较短,不用抗菌素也可自愈。

2、疟疾: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 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3、结核性脑膜炎:部分伤寒患者因严重毒血症可兼有剧烈头痛、谵妄、昏睡、颈抵抗等虚性脑膜炎表现,容易与结核性脑膜炎相 混淆。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有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血管病性疾病,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不是很清除,估计与环境污染可能有关。典型的病例诊断比较容易,但是不典型的病例很多,如果耽误治疗,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影响病人的生命。

4、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黄疸前期有发热、全身不适、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或正常,不易与伤寒相区别。但此病患者每于病程第5~7天出现黄疸,体温亦随之回复正常,肝大压痛,肝功能明显异常,可通过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检查而确诊。

5、粟粒型肺结核:发热较不规则,常伴有盗汗、脉较快、呼吸急促、发绀等,有结核病史或有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X线摄片可见肺部有粟粒状阴影。

虽然说伤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将这种疾病或病毒感染,疟疾,急性病毒性肝炎,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相混淆,那么为了避免大家出现错误治疗的情况,专家就专门针对了这些疾病的不同方面为我们进行了介绍,也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对这些疾病进行辨别,避免错误治疗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