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肺结核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传染病。结核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的致病性和毒性与其菌体成分有关。结核菌的菌体蛋白是一种完全抗原,参与身体对结核菌素的反应。肺结核的发病过程可以分为起始阶段、共生期和细胞外繁殖传播期。在起始阶段,结核菌在巨噬细胞中最初生长,形成结核炉。在共生期,结核菌与宿主共存,形成纤维包裹的坏死灶。在细胞外繁殖传播期,结核菌重新活动和增殖,导致大量的结核病变形成。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肺结核的症状不太明显,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只在体检中才能被发现。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肺结核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疲劳、食欲减退、消瘦、失眠和月经紊乱。此外,肺结核还可能引起结核变态反应,如结节性红斑、关节痛和结膜角膜炎等。

  在体格检查中,肺结核的体征通常不明显,缺乏特异性。肺结核的体征主要与病变的性质和范围有关,可以包括胸肌紧张、浊音、呼吸音粗糙或减弱、支气管呼吸音和湿罗音。如果肺病变较广泛,还可以出现肩胛骨之间的呼吸困难。

  肺结核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治疗的时间通常持续6个月以上,以确保病原体被完全清除。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增强抵抗力。

  肺结核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免疫力,同时加强结核病的监测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隔离患者,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复发。通过全面、综合的措施,相信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肺结核的发病和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