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传染科 >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是如何引起疾病的?

狂犬病病毒是如何引起疾病的?

  狂犬病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虽然我们对这个病的名称比较熟悉,但是身边毕竟发生的情况比较少,人们见到的也比较少,所以,对狂犬病的一些发病原因不是很了解,以至于对病情发现较晚,耽误治疗。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

  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病毒在神经外小量繁殖期侵入咬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后,首先在局部伤口的横纹肌细胞中小量繁殖,并通过与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附近的外周神经。从局部伤口到周围神经的侵入并不少于72小时。

  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周围神经轴索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为5cm/d。到达背根神经节后,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脊髓,然后影响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但也可以在扩散过程中结束,形成特殊的临床表现。

  病毒从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到周围神经离心性,侵入组织和器官,特别是唾液腺、舌味蕾、嗅觉神经上皮等病毒。由于迷走神经核、吞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的损伤,呼吸肌和吞咽肌痉挛、临床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刺激交感神经,增加唾液分泌和出汗;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损伤,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甚至突然死亡。

  经过以上简要介绍,希望您对狂犬病的发病原因有所了解。狂犬病一旦发病,不仅症状可怕,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不易治愈。因此,了解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和原因非常重要,以便尽早发现病情并进行治疗。预防和接种狂犬病疫苗是目前防治狂犬病的主要手段,尤其对于易受感染的人群,如养犬人士、动物救援人士等,更应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同时,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对于减少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养宠物的人士应及时给宠物接种疫苗,避免宠物的咬伤等情况发生。此外,还要注意避免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接触,必要时尽早就医,接受合理的治疗。

  通过以上措施的合理实施,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希望大家能够时刻关注自身健康,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共同抵抗狂犬病的威胁。